做強産業 扮靚鄉村
來源:陜西日報  |  2021-03-25 15:55:10

  原標題:2021年,陜西鄉村振興這樣幹 做強産業 扮靚鄉村

做強産業 扮靚鄉村

  3月15日,航拍漢中市南鄭區新集鎮油菜花。近年來,漢中油菜産業蓬勃發展,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本報通訊員 翟鵬攝

做強産業 扮靚鄉村

  無人機逐漸成為重要的農機。 本報記者 艾永華攝

  2021年,陜西農業農村工作如何干?圍繞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主題,記者採訪了陜西省相關部門。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十四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陜西省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聚焦“農民增收推進高品質發展”這一主題,圍繞“以現代化示範區為抓手,推進農業現代化;以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推進農村現代化”兩輪驅動,採取“抓兩頭、帶中間”三級推進,突出“保供、建設、改革、增收”4個關鍵,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在“十四五”開局之際,做好2021年農業農村工作至關重要。陜西省按照“十四五”總體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關鍵、精準發力,統籌抓好10項重點任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穩産保供

  糧食總産達到1275萬噸

  全力奪取糧食豐收。2021年,我省堅持落實“兩藏”戰略,實施“一穩三提”行動,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4505萬畝以上、總産達到1275萬噸。按照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的總體要求,各地對標省上下達任務,將播種面積分季節、分茬口、分品種分解到鎮村、落實到地塊。聚焦主糧生産、集成技術,開展“玉米增密度、小麥寬幅播種、馬鈴薯提質增效”3大行動,不斷提高糧食單産,提升糧食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水準,進一步提升農民種糧效益。

  強化耕地保護建設。按照中央出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要求,我省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決遏制“非糧化”增量,優先保證種糧有地用、用好地。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全省將建成高標準農田500萬畝。

  全面提升生豬産能。搶抓北進西移的歷史機遇,借力良好的發展勢頭,確保今年生豬存欄增加100萬頭以上。通過優佈局、轉方式、保安全等措施,堅持“大企業引領、大板塊推進、大循環支撐”,持續開展龍頭企業幫扶,帶動小農戶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同時,按照“做強奶山羊、做優奶牛、發展肉羊肉牛、提升家禽業”的思路,著力推動良繁體系、標準化養殖、優質飼草料基地、動物防疫體系4個關鍵環節提檔升級,推動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現代農業

  重點提升20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

  推進種業科技攻關。發揮楊淩科研優勢,依託上合基地建設,為國家種業科技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作出貢獻。加快國家級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把楊淩打造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旱作種業創新中心”。培育3—5個專業化、創新型“育繁推一體化”育種企業,建設南繁基地和4個良繁基地,選育推廣耐密型玉米、專用型小麥、優質蘋果蔬菜等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品種。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研究推廣,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按照“首位主導、龍頭牽引、園區承載、要素聚集、整縣推進”的思路,對標國家標準,結合省情實際,創設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根據“3+X”特色産業佈局,每縣確定1—2個首位産業,形成農民持續增收的優勢産業。以示範區創建為統攬,按照“一縣一園”或“一縣多園”模式,啟動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四級聯創”,形成産業鏈、供應鏈、品牌鏈、價值鏈“四鏈共融”的縣域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強化農業技術裝備創新。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化。進一步優化細化補貼政策,重點實施小麥寬幅播種機具疊加補貼、深松整地作業補貼,以及烘乾倉儲、冷鏈保鮮、分揀包裝等機械裝備補貼。創新科技推廣機制,重點提升20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持續扶持10個産業試驗示範基地,加快技術成果轉化落地。構建數字共享體系,加快智慧農業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以信息現代化引領農業現代化。

  鄉村建設

  鞏固提升水、電、路等基礎保障能力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農村是生態系統修復提升的主陣地。我省將進一步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動綠色防控、糞便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提質擴面,持續抓好化肥農藥減量化。實施品質安全整治提升行動,今年計劃創建5個國家級、認定10個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加大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確保農産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整治提升人居環境。我省將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借鑒一、二類縣改造經驗,統籌村莊分類規劃,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確保改一戶、滿意一戶。按照“就近就地分離、源頭減量減排、資源回收利用”原則,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機制,結合鎮村常住人口規模,統籌推進垃圾、污水治理。

  大力推進鄉村建設。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佈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縣域統籌。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合理佈局,按照2035年農村基本要件要和城市相當的要求,統籌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鞏固提升水、電、路等基礎保障能力。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提振農民群眾精氣神,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深化農村改革創新。以土地制度改革為引領,進一步釋放紅利,培植動能。加快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規範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拉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繼續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激活資源要素,支持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抓好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推動重點項目建成運行,示範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全省農業農村戰線的幹部職工和廣大農民群眾一起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