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最強大腦” 讓安全監管更“聰明”
來源:央廣網  |  2021-04-26 18:21:31

  近年來,根據國家工地建設信息化的相關要求,西安航天基地緊跟大數據步伐,上線“智慧工地”安全監管系統平臺,開啟“互聯網+”工程安全監管新時代。

  在西安航天基地,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感測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于一身的智慧化工地,可對施工現場的人員、車輛、設備、環境及人員施工行為、工程進度等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將有效解決工程項目“點多、面廣、線長”的管理難題,為工地持續安全生産提供了多重保障。

(轉載)工地上的“最強大腦” 讓安全監管更“聰明”

  智慧工地系統(央廣網記者舒隆煥 攝)

  精準監管 提質、增效、保安全

  智慧工地平臺的上線讓監管變得更精準。

  過去,一般的施工現場如果想判斷塔吊是否違規超載,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讓管理員去現場查看,但人工排查不能做到隨時隨地,安全隱患無法及時準確地暴露出來。

  “有了智慧工地平臺的塔吊檢測系統,就可以在塔吊駕駛室安裝設備終端,配備相應的可視化感測器、限位感測器等設備。”星旋廣場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這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塔吊與塔吊之間、塔吊與其他物體之間的碰撞,當塔吊吊鉤重量超重時,系統便會受到預警提醒,任何一次超載行為都逃不過智慧平臺的監控。

  而深基坑監測系統則擺脫了過去施工單位邀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利用水準儀對基坑進行測量對測量數據進行記錄的傳統,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排除出現點位遺漏、數據遺漏、數據錯誤等重大失誤。而智慧工地平臺的深基坑監測系統可利用鐳射監測儀,實時監控深基坑的沉降和位移,當系統發出預警時,項目部會及時掌握信息,啟動應急預案並採取有效措施,可避免數據失誤帶來的損失。

(轉載)工地上的“最強大腦” 讓安全監管更“聰明”

  航天基地多個項目已經使用了智慧工地系統(央廣網發 資料圖)

  物聯網管理新模式 監管方式再升級

  智慧工地平臺讓人員管理變得更高效。

  結合物聯網人臉識別技術,智慧工地平臺可對施工人員的身份信息、進出場等進行管理,實現考勤自動化。韓家灣項目現場負責人説:“利用相關APP及植入晶片的安全帽對現場施工人員精準定位,可以進行人員軌跡的追蹤,形成人員行走軌跡圖,尤其對特殊人員、危險區域人員、特殊設備駕駛員進行管理。”

  穿戴檢測系統可以對施工人員是否戴好安全帽、係好安全帶進行監管,嚴格把好安全閥門。

  智慧工地平臺的VR施工安全設備,可通過頭盔、手柄、定位系統進行走、跑、蹲、拾取等動作,身臨其境感受各類安全事故場景帶來的嚴重後果,從源頭上增強工人的安全意識,為項目方、施工方、監理方三方構建完善有效的安全組織管理架構。

  多方位監控 項目進度有把握

  智慧工地平臺讓進度管理變得更清晰。

  智慧工地平臺可對工地搭載塔吊、升降機等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多方位監控,結合模型可實時顯示多維度檢測數,把握工程進度。比如系統可以根據總進度計劃和階段進度計劃進行任務分解和派發,各生産負責人根據進度情況反饋,對工程進度進行調整和糾偏。

  在揚塵污染嚴重的情況下,系統會推送提醒,施工人員可通過手機端就能開啟智慧噴淋。西安航天基地管理人員只需一部手機和一款APP便可對區內十三個在建項目進行遠程集中監控,實時了解現場的施工進度及施工操作過程。

  西安航天基地智慧工地平臺改變了傳統被動管理模式,邁入信息化、精細化管理階段,真正體現工地建設“安全第一、智慧管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理念,實現工程建設“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的目標,加快建造方式轉型升級,為西安航天基地建設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增加新的發展動力。(記者舒隆煥)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