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吳宇婷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吳宇婷):4月29日,陜西省政府舉辦“凝心聚力高品質發展 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系列第四場新聞發佈會。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盧勇介紹,一年來,陜西省在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管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預期到2035年末,全省形成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盧勇説道。
據介紹,為服務經濟發展,全面提升自然資源利用效率,陜西省精準出臺要素保障政策、加快重大項目用地審批、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強用能用料要素保障,重點推進全國“十四運”場館建設,西延、西十、西康等三條高鐵,機場三期,引漢濟渭二期、東莊水庫等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用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陜西省自然資源系統及時出臺勘查許可證、採礦許可證應急延續政策,督促全省原有94家採石企業和新設11家採石企業復工投産,産能規模達到每年9000萬噸。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評估調整工作基本完成,相關成果已通過省級和國家技術審核,經省政府同意後正在按程式報請國家部委審批。
“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試點和9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納入國家名單;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資金獲批設立。”盧勇説,“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還全力抓好國家秦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試點,加快建設秦巴山區自然資源遙感監測平臺,持續推進秦嶺地區‘五亂’整治工作,嚴厲打擊亂搭亂建、亂採亂挖等行為,實施秦嶺地區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積極配合做好白河硫鐵礦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工作。”
另外,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編制全面啟動,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初步建立,2020年爭取中央專項資金投入1.46億元,一批重大項目納入中央財政項目儲備庫。為推動鄉村振興,陜西加大農村建設用地支持,每年單列5%新增用地計劃指標,專項用於支持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和新産業新業態用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加快用地審批改革、加強空間用途管制、規範礦權許可管理、提升登記服務效能……一直以來,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全省新時代追趕超越大局。
據盧勇介紹,原來需要報請國務院審批的城市批次用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單獨選址項目農用地轉用審批工作,實行疫情防控、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等重大項目用地特事特辦、即受即審,實行全省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建設用地審查報批、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等事項三周清零制度,全面提高建設用地審批品質和效率。此外,所有礦業權審批管理全部納入陜西省政府網上政務平臺,平均15個工作日全部辦結,全省各市縣基本實現了房屋交易、稅費收繳、不動産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