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夏,蘋果進入了幼果期。近日,在寶雞鳳翔區的蘋果園裏可以看到,果農們正忙著疏果定果、噴藥防病。
果農們正在田間對果樹進行梳果
“每25釐米留一個果,弱枝、短果枝上的果一般不留,病蟲果更不能留......”5月11日,在鳳翔區南指揮鎮京豐農場,農技員楊安善頭戴印有“鳳翔果業中心”字樣的小紅帽,在蘋果樹下手把手給果農指導科學疏果的技術要領。
在一旁認真聽講的南指揮村蘋果種植大戶楊展不時地會意點頭,“老楊講的‘短果枝上的果不能留,花萼處五棱不突出的不能留,腋花芽坐的果不能留,病蟲果更不能留’這‘四個不留’很實用也很及時。”他説,“幼果期是全年管理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果樹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年蘋果的産量和品質。”
鳳翔作為國家蘋果標準化生産示範區、中國矮化蘋果之鄉,現已建成以范家寨、橫水、南指揮等鎮為核心區的雙矮優質蘋果基地22萬畝。
在鳳翔果區,人們常常會看到幾名手提材料袋、頭戴小紅帽的果業服務小分隊奔赴在田間地頭,他們走鄉串村、下地進園,把“實用適用”的果業技術送到每位果農家門口,忙碌的身影在一片綠色掩映中十分“惹眼”,這支“小紅帽”果業服務隊被當地果農親切地稱呼為“蘋果保姆”,楊安善就是其中的一員。
“像楊安善一樣的果業服務‘特聘農技員’,我們總共有40名。”鳳翔區果業中心主任魏生強講道,“他們都是當地群眾廣泛認可的蘋果作務能手,是具備過硬技術,有自建果園的鄉土人才,天晴的時候在地裏手把手示範,逢雨天就在室內組織培訓。”
魏生強介紹,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聘請40名鄉土人才為果業服務農技員,採取“專家+技術員+特聘農技員+示範戶+農戶”的“五位一體”模式,將全區12個鎮160村劃分6個片區 ,農技員通過“上門服務、進園指導、舉辦講座、現場示範、熱線諮詢”等方式,做到服務全覆蓋,指導零距離,徹底解決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2021年以來,針對特殊氣候,40名果業農技員從果園的春季管理、凍害預防、病害防治、保花保果、氣象服務、宣傳發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程跟蹤式服務受到了群眾的點讚。
5月2日9時,鳳翔區橫水、彪角、虢王等鎮遭遇短時冰雹襲擊,並伴隨大風和強降雨。災情發生後,橫水片區果業服務隊隊長田啟奎帶領隊員,打著雨傘逐村逐園查看受災情況,迅速將調查匯總的情況上報區果業中心,中心第一時間奔赴一線,指導果農採取技術補救,將損失降到了最低。“當天,我村裏過喜事,我給人家當總管,災情一發生也顧不上給人家幫忙了,趕急打電話叫上隊員進果園了。”田啟奎説。
“針對一些果農文化程度不高,作務技術薄弱、種植效益不佳等問題,我們組建服務隊,通過這支隊伍將政策落實到一線、技術服務到一線、破解難題到一線。”魏生強説,“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鳳翔區果業中心恪守為民初心,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落地見效。”
不忘初心擔使命、科技服務解民憂。鳳翔這支“小紅帽”果業服務隊已經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一道靚麗風景。(文/圖 王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