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5月17日,陜西省渭南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聞發佈會,渭南市教育局副局長劉紅兵就渭南市近期教育惠民舉措進行介紹。
渭南市教育局副局長劉紅兵介紹渭南市近期教育惠民舉措
在全面推進教育強市建設中,渭南市狠抓學校、校長、教師三個關鍵要素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效果提質升級的重要切入點。劉紅兵介紹,近年來,渭南市教育系統認真總結分析近年來部分縣市區學校試點工作經驗,制定印發《渭南市教育局關於深入推進“三名+”建設工作的通知》,分別制定“名校+”“名校長+”“名師+”實施方案,明確三年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基本原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同時,渭南市還積極推進“兩級兩類”骨幹校長培訓培養,近年來已培養50余名市級名校長,數百名骨幹校長隊伍;在“名師+”工程中,培養市級教學名師100余名,市級學科帶頭人300余名,市級教學能手800余名。
“目前,渭南市幼兒園保教品質評估、義務教育品質監測、普通高中辦學品質評價結果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劉紅兵説。
渭南市臨渭區實驗初級中學舉行紅色經典作品誦讀活動
圍繞群眾關心的中小學基礎教育“學位難”問題,劉紅兵介紹,根據建設教育強市目標,渭南市計劃在2021年到2023年通過建設中小學、幼兒園86所,全力推進教育類項目建設以適應城區民生需求。其中,在2021年,渭南市規劃建設學校43所,其中:幼兒園18所(新建11所、改擴建7所),中小學校25所(新建19所、改擴建6所)。截至目前,這些項目已累計投入資金7.5億元人民幣,已開工建設中小學校20所(新建14所、改擴建6所)、幼兒園16所(新建9所、改擴建7所)。這些學校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渭南市市學校辦學條件水準,大幅度增加城區學位,為破解“大班額”、提升教育品質奠定基礎。
劉紅兵介紹,近年來,圍繞廣大家長非常關心“放學後一小時”問題,渭南市教育系統堅持課後服務學生和家長自願原則,堅持公益導向,在推動學生課後多樣化多彩發展的同時,促進關愛關心政策向低年級、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傾斜,給予弱勢群體兒童在校一份“家的溫暖”。
5月11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將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光明行動”作為了教育系統的重要工作要求。劉紅兵介紹,該項文件下達後,渭南市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全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領導小組,對綜合防控工作再部署、任務再落實。下一步,渭南市教育系統將通落實視力健康監測、改善學生視覺環境、提升專業指導和矯正品質、加強視力健康教育等措施,並組織定期開展以“走下網絡、走出教室、走向操場”為主題的課外體育鍛鍊活動做好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
“對於渭南市教育系統來講,學黨史、辦實事,就是圍繞教育強市建設,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提升全市人民的教育幸福感和獲得感。”劉紅兵表示,“下一步,渭南市教育局將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以教育強市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九大工程、35項任務,大力破解熱點難點,嚴守安全防疫底線,改進作風、主動作為,凝心聚力、改革創新,推動渭南教育高品質發展。”(文/圖 劉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