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時光“雕刻”出怎樣的西安高新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6-02 17:50:06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1991年的一天,幾個人帶著一份國務院批文和10萬元支票,來到西安遠郊的一片麥田,西安高新區籌備組就此開始了第一次現場辦公。2.7平方公里的農田,能打出多少“糧食”,幾個人的心裏還沒有答案。

  30年後,土地還是那片土地,但規劃面積已裂變了390多倍達到1059平方公里。農田裏“長出”一個全國排名前十的國家級高新區,或許已超出了當年那幾位初創者的心裏預期。

  這樣的快道超車背後,是西安高新區“從一條路到一座城”的躍升。

30年時光“雕刻”出怎樣的西安高新區?_fororder_圖片1

  繁華的西安高新區城市夜景 供圖 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宣傳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1988年,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古斯塔夫·胡薩克時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此後經過近三年的醞釀,包括西安高新區在內的中國第一批26個國家級高新區被確立。與之同時被確立的,就是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發展之路。

  而此時的中國,對科技的渴望,沒有人會比西安高新區的創業者們更加強烈。建區當年,首批11家註冊入駐企業,拉開了西安高新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大幕。東盛科技、聯合汽車電子、驪山電子、協同軟體園、大唐電信、軟體園、開米股份……這些企業的名字,被鐫刻在西安高新區第一次創業的歷史卷軸上。

  不過,科技的發展速度,超出了那一時代人們的想像。站在科技領域前沿的“高新人”,在科技熱的帶動下反客為主,借著高新區這片沃土,將地方經濟建設帶入一個新的高潮。

  2003年,西安高新區啟動二次創業,提出打造中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西部産業高地的目標,與此相配套的長安通訊産業園和草堂科技産業基地隨之上馬。開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産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也支撐起西安高新區産業結構的第一次優化升級。

  找到了賽道,西安高新區開始加速奔跑。2015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求努力打造 “一帶一路”的創新之都;2018年西安高新區啟動三次創業,産業承載空間進一步擴大。

  眼下的科技已經成為各個國家都在搶佔的高地,也是驅動各個高新區持續變革的源動力。三星、美光、強生、中興、華為等一批知名全球領導性企業紛至遝來。

  一條路能有多長,取決於走路的人能走多遠。2020年在國家高新區總體排名中位列第8的西安高新區,正在從“高新産業園區”向“科技創新城區”轉變。

30年時光“雕刻”出怎樣的西安高新區?_fororder_圖片2

  象徵著西安高新區創新創業的瞪羚谷創業社區 供圖 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宣傳部

  尋找城市建設的答案

  科技創新只是西安高新區的一個縮影。30年來,西安高新區取得了不凡的成就,2020年,西安高新區完成生産總值2410.08億元,GDP增速12.3%。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回看西安高新區快速發展的30年,是不斷尋找城市建設答案的30年。

  在一張白紙上作畫,每一次落地都需要保持一份克制。對於西安高新區而言,同樣如此。

  建區伊始,急需看到改革發展成效的“初代高新人”,卻意識到不能以單一發展工業的模式來推進高新區建設,從體制、機制、政策上,充分保障社會建設與經濟增長並重。通過工業用地、居住用地、配套服務用地等量配比,西安高新區初期形成了“以花園為中心建設産業園、以公園為核心佈置生活園”的格局。

  30年一路走來,在開發開放的推動下,西安高新區城市建設以“一年變個樣,三年大變樣”的速度上演著“極速換裝”。這其中便包含著商業、醫療、文化、教育、居住、金融服務等城市中心功能的強化。通過一系列的城市更新,西安高新區已在優質基礎教育、公共醫療服務、生態環境綠化、居民休閒旅遊、社區居民生活服務等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品牌。

  如今,30年過去了,在10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坐落著一座現代、朝氣、陽光、和諧的科技新城。

  經濟快跑、社會跟進,這既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西安高新區尋找的城市建設答案。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革,城市建設這道綜合題還會衍生出其他“小問”,但西安高新區就像是一台超級計算機,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計算、求解。

  發展高新區,“高新人”有“從一條路到一座城”的氣魄。建設高新區,“高新人”有“從一座城到一條路”的耐心。

  三十而立,站在新起點上的西安高新區,伴著高品質發展再出去的號角,創造新時代發展新奇跡。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