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陜西省渭南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聞發佈會,邀請渭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胡海軍就渭南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信息發佈。
胡海軍介紹,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渭南市委組織部聚焦全市“十項重點工作”,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主題,在城市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旨在更好地服務群眾,在農村實施組織振興專項行動,旨在富裕群眾,推進鄉村振興。
渭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胡海軍介紹“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在此期間,渭南市將開放融合、共治共享貫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全過程,不斷激發黨建活力、提升治理效能。”胡海軍説。他介紹,2021年來,渭南市建成渭南“互聯網+黨建”雲平臺,動員市縣176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57127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組成志願者服務隊,由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把“黨員所能”與“群眾所需”結合起來,架起了黨群幹群的“連心橋”。
同時,渭南市還將黨建與民生實事結合起來,建成了900平方米的黨建“留心護根”工程指揮調度中心,整合全市24條服務熱線,統籌公安、交通、城管、旅遊等平臺數據,組建市級熱線服務中心,堅持“接訴即辦”,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12345”快速響應服務平臺,在辦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渭南是農業大市,全市468.8萬人口,50.69%在農村;全市黨員308905人,其中農村黨員129142人,佔比41.8%。可以説農村黨員是全市黨員中最大的群體。”胡海軍表示,做好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是推動渭南市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胡海軍介紹,2021年以來,在做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渭南市以實施“紅色引擎”組織振興專項行動為總抓手,通過在農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活動,激發農村黨員群眾愛黨愛國熱情,持續推動組織振興專項行動,有效提升治理水準,將黨建引領作為基層治理的有力保障。
村集體經濟越強,村黨組織説話、幹事的底氣就越足,號召力影響力就越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直接影響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水準高低。胡海軍介紹,2021年來,渭南市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清零壯大行動,持續鞏固“三資”整治成果,推廣集體經濟發展“黨組織+三變改革”“黨組織+鄉村治理”“黨組織+田園綜合體”“黨組織+紅色旅遊”等村集體經濟組織模式,並在全市確定了13個紅色試點村,向每村撥付20萬元人民幣重點打造,示範帶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整體發展,為高標高質的基層治理打下牢固基礎。
“渭南市計劃到2022年底,全市實現‘空殼村’全面清零,‘薄弱村’比例降至10%以下,在前兩年的基礎上,再創建50個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示範村’。” 胡海軍表示,渭南市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實現全市村集體經濟的全面發展、整體壯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文/圖 劉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