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治世之光——西漢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在陜西舉辦。此次活動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承辦,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咸陽博物院、茂陵博物館協辦,從7月23日持續至12月23日。廣大市民可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陳列館臨展廳參觀。
遊客正在觀展 攝影 袁娜
該展覽以西漢帝陵為焦點,回顧考古學發展史,歸納西漢帝陵主要發現與研究成果,彰顯西漢帝陵考古對陜西乃至中國文化事業的重大意義。展覽共匯集陜西精品漢代文物111件(組),其中一級文物31件(組),二級文物20件(組),三級文物45件(組),等級文物佔比87.2%。
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序廳為“百年接續深耕,繼往開來求索”,介紹西漢帝陵考古學術史,回顧從篳路藍縷到成果豐碩的風雨歷程;第一單元主題為“漢家陵闕若都邑”,圖文介紹西漢帝陵大遺址形制佈局和功能結構,展現“陵墓若都邑”的文化內涵與宏偉景觀;第二單元主題為“治世典範垂千年”,展出西漢帝陵出土的印章、貨幣、祭祀用品等文物,揭示西漢中央集權行政體系、經濟發展水準與國家禮制建設情況;第三單元主題為“盛世華章耀中國”,展示西漢帝陵及陪葬墓出土的陶俑、車馬器、酒食器、玉器等重要文物。
此次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有市民留言:“中國歷史博大精深,漢代尤其顯著,希望中國文化繼續發光。”
“歷史是向前的,但歷史中的文化瑰寶及民族精神不朽。”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副院長畢勝表示,“考古百年見證了中國的崛起和騰飛。從1921年河南仰韶文化被發現到殷墟甲骨文出土,中國考古學一步步印證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真實、璀璨和博大。百年來,幾代考古人曆盡艱辛,從搶救發掘到試點發掘而後重點發掘,從對單獨某座帝陵的研究到西漢帝陵的大遺址考古,歷經無數風雨,越過萬千困難,確定了西漢帝陵的名位。西漢帝陵考古工作只是揭開了歷史的冰山一角,任重道遠須策馬,風正潮平好揚帆。”(文 陳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