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秦都:“五大工程”激活基層黨建一池春水
來源:陜西日報  |  2021-09-28 17:25:24

  “今年真是懸得很,趕著3天時間把全村麥子收完,雨就下來了。”9月9日,説起搶收麥子的事,咸陽市秦都區馬莊街道林孟村黨支部書記谷互純笑著説,“群眾都説幸虧咱攔回了三台收割機,不然就麻煩咧。”

  往年麥子從東往西熟,相差一星期左右。今年咸陽這邊麥子早熟,收麥那幾天,天氣預報一週後有雨,這可把林孟村群眾急壞了。6月12日淩晨3時,谷互純和幾個村幹部蹲守在咸陽北高速路出口,軟磨硬拽地把三輛路過的青海收割機拉到村裏,趕下雨前把全村900多畝麥地收割完畢。村民孟志興説:“咱村幹部做事情就是硬扎。”

  近年來,秦都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頭雁工程”“活力工程”“凈化工程”“壯大工程”以及後進黨組織“補短工程”等“五大工程”,激活農村基層黨建的一池春水,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提升了全區基層黨建引領力。

  咱的事業需要年輕人

  “今年換屆難得很,一句話,待遇太低。”谷互純笑著説,“但咱的事業需要年輕人。村上今年著力培養了兩名正職人員後備力量,而且入黨積極分子也都是年輕人、高學歷。”

  今年以來,秦都區實施基層帶頭人隊伍“頭雁工程”,在全面完成53個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基礎上,加強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逐村分析村幹部隊伍現狀,推動村幹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以黨組織書記為重點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確保每村儲備一兩名正職後備力量。從區級機關選派147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村任職,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幹部人才支持。

  今年35歲的孟大鵬,以前在西安一家公司工作,月薪6000元。這次換屆,他回村當選村委會委員,月薪1380元。“在村上,待遇肯定不如在外打工掙得多,但對我來説更有成就感。”他説,“下一步村上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收入和村幹部的收入掛鉤,能讓我們更安心地為群眾做事。”

  有事群裏您説話

  7月5日,馬莊街道天閣村網格員趙愛妮把糧補信息發到群裏。4組的焦向陽一項一項仔細核對後説:“沒錯,我家10畝地補700元,一卡通卡號和身份證號都對著呢。”

  過去通知糧補等村務信息,打電話有時通知不到,村幹部常常得挨家挨戶上門説。有的村民外出打工,十天半個月都不回家。去年開始,秦都區實施黨支部“活力工程”,推行“網格+支部”,依託網格,因地制宜組建網格支部,向各村共派駐160名網格員。他們在村、黨員中心戶、網絡平臺等陣地上,深化法治德治自治建設,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推動黨務、村務、財務依法規範管理,落實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確保基層黨組織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

  天閣村有24名網格員,每名網格員建立一個微信工作群,把負責的村民拉進群。上級的方針政策、村裏的大事小情及時傳遞下去,群眾生活上有難事、生産上有難題,也可以在群裏説,大大密切了幹群關係。

  “以前有啥事要到村委會辦,現在群裏説一聲,咱網格員第一時間就能上門服務。”天閣村黨支部書記劉雷娃説。

  人忙閒事少

  師村70歲老人趙戰斌,一大早騎著自行車五六分鐘就到了村西頭的蔬菜大棚。老人在大棚種蔬菜,每天能掙100元。“咋能不滿意呢?”老人笑著説,“在這做農活不分冬夏,颳風下雨都能幹。”

  地處北垣新城邊上的師村,今年招徠企業到村上投資發展大棚蔬菜,流轉了700畝土地,許多村民都在大棚務工。“最忙時一天需要100多人。”師村黨支部書記常恒創説,“人一忙起來,村裏閒雜事就少了。”

  秦都區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工程”,創新發展模式,鼓勵抱團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消除“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5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不低於全市平均水準,100萬元以上的村實現零突破。

  此外,秦都區還實施了黨員隊伍“凈化工程”和後進黨組織“補短工程”,建立“一村一清單”,逐村開展對照檢查,逐項查找問題,明確整改舉措、期限、責任人,確保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能找準短板、整改提升、晉位升級。(記者 鄭斐 通訊員 王堯)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