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主任楊曄:24年的外科“老手”與48歲的新手父親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11-25 14:08:56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11月19日下午兩點半,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見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主任楊曄。剛剛下手術的楊曄疲憊地坐在椅子上,桌子上放著同事送過來的午飯,他還沒來得及吃,只是先給自己倒了一杯水,説:“我先緩緩。”在與這位已有24年從業經歷的醫生的交談中,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了解到了一位既是從業24年的外科“老手”又是48歲的新手父親的故事。

(明天修改發)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主任楊曄:24年的外科“老手”與48歲的新手父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1124161004

楊曄(右一)與科室醫生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從業24年的外科“老手”

  如今已是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主任的楊曄,最初的職業理想與醫學沒有半點關係。由於愛好美術,楊曄在高考報志願時填寫了北京的一所高校,但因為當時高考分數較高,陰差陽錯之下,楊曄最終進入了西安醫科大學,成為了一名醫學生。儘管如今的職業與最初的理想差之千里,但楊曄説:“我一點也不後悔,在這一行待的越久,我就越喜歡這一行。”

  楊曄對醫學行業的熱愛一部分來源於他對挑戰的熱愛。因為在科室輪轉中發現胸外科複雜,所以楊曄選擇了胸外科;因為兒童胸外科需要大步開拓,所以楊曄又進入了西安市兒童醫院,從一名成人胸外科醫生轉變為一名兒童胸外科醫生。楊曄表示,兒童胸外科與成人胸外科有極大不同,對於他來説是從醫生涯中的新挑戰。

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主任楊曄:24年的外科“老手”與48歲的新手父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1124160956

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科室成員進行手術操作 受訪者供圖

  “勇敢開拓”“愛啃‘硬骨頭’”是楊曄從醫路上的標簽。而今,在西安市兒童醫院,楊曄仍不放棄這一特質。

  雞胸是一種小兒常見病,對於幼兒生長髮育具有一定影響。為更好地幫助雞胸患者,楊曄通過多方查閱文獻、與國內外專家溝通,聯合多方設計推出了“雞胸矯形板”,並應用在了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楊曄説:“很多事情你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學的知識,要嘗試、要探索,這樣才會有進步。”

  如今,楊曄正在探索兒童介入手術的實施。由於介入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治療效果好的特點,對需要“建設性手術”的兒童患者益處多多。在楊曄帶領下,西安市兒童醫院將介入治療納入胸外科發展,成立了兒童腫瘤及外周血管介入中心。該中心成立一年左右就完成了500余例介入手術,為眾多兒童提供了更高的生活品質。

  此外,為了讓科室得到更好發展,楊曄自己外出進行了兩個月的調研學習,為自己“充電”;同時,他在醫院開啟了“一對一”帶教,鼓勵年輕醫生多看、多學、多研究;帶領科室成員“走出去”,讓科室醫生在實際操作中得到鍛鍊。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底,楊曄所在科室成為了“陜西省兒童胸壁診療中心”。

西安市兒童醫院胸外科主任楊曄:24年的外科“老手”與48歲的新手父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1124161353

楊曄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馬琪

  48歲的新手父親

  作為一個醫生,楊曄是從容而自信的,但作為一個新手爸爸,楊曄有自己的愧疚與無措。因為和孩子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楊曄就定制了一個有孩子照片的手機殼,忙碌的間隙看一眼“解解饞”。楊曄説:“我只陪著我媳婦兒去做過一次半的産檢。那‘半次’是因為才剛到産檢的醫院,工作這邊臨時有事,就又回來了。”回憶起孩子的一次生病經歷,楊曄説,剛開始的診斷中説小孩情況不太好,儘管自己也是一名醫生,但聽到診斷消息的一瞬間,只覺得“天崩地裂”,那是他作為一名父親的脆弱。幸運的是,目前,孩子經過治療已恢復健康。

  父親的身份讓楊曄的心態有了一定的改變。楊曄説到,之前在為小孩看診時,他也會安慰孩子的家長,但更多的可能是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的關懷,但自從成為父親後,他更能與孩子的家長共情了,對於有些孩子家長的行為也能更加理解了。

  作為一名父親,楊曄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成長為一名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但不墨守成規的人。

  如今,楊曄進入西安市兒童醫院已經兩年有餘,在醫院“大手拉小手”的發展方針下,楊曄發揮自己曾作為成人胸外科醫生的優勢,帶領科室成員不斷探索兒童血管瘤一類疾病的診療方式。由於當下行業內外對於血管瘤的認知並不全面,因此,楊曄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他説道:“孩子是祖國的明天,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不斷探索,為血管瘤一類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讓祖國的花朵們有更好的發展。”(文 馬琪)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