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週,央媒鏡頭中的西安呈現著昂揚奮進的城市精氣神。先是《人民日報》、新華網、光明網同步聚焦“西遷精神”;緊接著,新華社重磅推出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八週年專題策劃,引發海內外關注,新華社客戶端單篇稿件瀏覽量超239萬次,意大利安莎社、納米比亞通訊社等海外媒體對此積極轉載報道,充分肯定這條“黃金通道”在促進亞歐貿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書寫傳奇 海內外關注“長安號”
11月28日,是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八週年紀念日,新華社推出海內外專題策劃,文圖視頻相結合,展示“長安號”書寫的新絲路傳奇,引發海內外媒體關注。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成果之一,中歐班列長安號八年來穩步發展,穩居全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載貨量首位。”新華社在多媒體稿件《全球連線 |新絲路傳奇!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八週年》中如是説,並特別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長安號更是逆勢增長,成為穩定全球供應鏈的‘黃金通道’。”截至發稿,該稿被新華網等22家媒體採用。
同日,新華社對外稿件《Freight trains revive ancient Silk Road to boost Asia-Europe trade》(貨運列車振興古代絲綢之路 促進亞歐貿易)、《Cina: treni merci stimolano commercio Asia-Europa Nuova vita all'antica Via della Seta》(中國:貨運列車刺激了亞歐貿易)等系列稿件在海外反響強烈,被納米比亞通訊社、busiunion.com、People's Daily客戶端、意大利安莎社等海外媒體採用,“長安號”在促進亞歐貿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被積極肯定。
薪火相傳 央媒聚焦“西遷精神”
11月24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等主流媒體同時聚焦“西遷精神”,推出了《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傳承“西遷精神” 走好新的征程》等多篇重要稿件。
這些報道回顧了60多年前西遷的交大人匯聚西安、開啟艱苦奮鬥的崢嶸歲月,記錄著“西遷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在西安這片土地上激勵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此外西安多條動態好消息、好舉措也登上光明網、新華網、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媒體:西安市14家文化場館正式升級為國家級文化場館、西安“15分鐘政務服務圈” 創新舉措在全國推廣、蘭州至西安可辦理高鐵計次票服務、長安區啟動4000余名青年人才培養工程、高陵區何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等,展示出西安高品質發展的穩健步伐。
行業驕傲 正能量感染你我他
“最美城管人”、“95後”生態衛士、“程式員技能大賽”……上周,西安各行業涌現出的正能量頗為亮眼。
11月25日 新華網以《守護古都之美 65個個人和集體獲評西安“最美城管人(集體)”》為題,點讚在2021第二屆西安“最美城管人(集體)”中獲得榮譽的“最美城市管理集體”“最美環衛工作者”“最美綠化工作者”等,稱該活動以“弘揚新風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在行業內營造人人參與、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新華網稿件《“95後”生態衛士用腳步丈量青春 用真心守護秦嶺》圖文並茂,生動講述鄠邑區的秦嶺生態保護網格員把青春和真心獻給大山的故事,文章被騰訊網、搜狐網等轉載。
此外,“西北大學地質學系3宿舍15人全部成功保研”“2021年西安市程式員技能大賽 6名參賽選手獲獎”等消息在光明網、新華網、新浪、網易等平臺推送,西安年輕人的朝氣與拼搏感染了許多人。(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薛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