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1月19日一早,苗林強在河北邯鄲家中正襟危坐,給遠在陜西的“鄰居們”一一打電話報平安。而在前一天,苗林強還以“第48戶”的身份滯留在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馬家窯村。
苗林強(右)引導村民有序做核酸 供圖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
苗林強來陜務工,辛苦一年,準備早早回家過年,便提前訂了2021年12月22日返回河北的車票,然而這一天趕上了疫情交通管制。
馬家窯村委會裏騰出的一間辦公室讓深感無助的苗林強有了“新家”,感激之餘,樂觀的他戲稱自己是這個村子的“第48戶”,等待疫散返鄉。
然而,他在這裡一住就是27天,也正是這27天的經歷,讓苗林強認定這個村子是他的第二個“家鄉”。“每天都有村民給我送來可口的飯菜,可能是怕我吃膩了,還換著樣兒給我做。”苗林強的回憶裏滿是溫馨的畫面。
淳樸的民風讓苗林強心裏略有些不安。他便主動找到村委會領導,申請做志願者。“我沒有落腳的地方,是馬家窯村的鄉親們收留了我,參加志願服務隊,也是想幫點忙,他們太累了!”他説。在村民印象中,苗林強“眼裏都是活兒”,白天執勤,引導村民有序做核酸,晚上巡邏值守,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馬家窯。
返鄉當日苗林強(前排左三)向交警出示離鄉證明 供圖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
“有一天,村上剛下過雪,我起床比較早,遠遠看見街道上有個小夥兒,手裏拿著掃把把整個街道都掃完了。”馬家窯一戶村民回憶道。很快,苗林強掃雪的事,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的付出,我們都看到了。”村民志願者茹小燕説,“村裏人都記得苗林強的好,不管誰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給他端上一份。”
隨著確診病例的逐漸減少,疫情防控工作逐漸常態化,苗林強的空閒時間慢慢多了,苗林強給家人打視頻電話的次數跟著多了起來。黃馬嚴村黨支部書記許勝利知道苗林強歸心似箭,便對他説:“別著急,只要政策一放開,我就給你辦離鄉證明。”
1月16日,秦漢新城全域降為低風險地區。苗林強得知後格外開心——終於可以回家了。拿到離鄉證明,苗林強高興而又不捨。
苗林強把回邯鄲的時間定在1月18日,他要留出一天多的時間走訪鄰居“認個門”,苗林強儼然已經把村裏200多位村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馬家窯村民范太啟為苗林強(右1)送行 供圖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
離別的時間越來越近,而村民范太啟還有件心事。防疫期間,他和苗林強每晚並肩作戰,在村口值守到淩晨,無話不談,親如兄弟,但奈何范太啟因為妻子身體不適,離別前他還沒顧上為苗林強送過一次飯。送飯在其他人眼裏看似平常,然而在范太啟這裡,為苗林強送一次飯就是認可他的淳樸表達。在送別當天,范太啟往苗林強的口袋裏塞了100元錢,連連説道:“兄弟,路上買瓶水喝,記得常回家來看看。”
一幕幕難忘的畫面都深深鐫刻在苗林強心頭。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接苗林強的車只能開到高速路出口。苗林強的家人來接他時滿懷感恩,還帶來了河北的家鄉特産,並捐了款。隨後,滯留了27天的苗林強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挂了電話,苗林強收到一條消息,是馬家窯並肩作戰過的“疫”線戰友侯彥群發來的:“兄弟,記得常回家看看。”
每逢特殊時期,總有一群普通人挺身而出,做著看似力所能及而並不平凡的事情,溫暖彼此,共克時艱。他們就像苗林強寫給馬家窯村的感謝信一樣:“因為疫情,我在陜西收穫了溫暖,我也會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文 趙浚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