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至18日,榆林市靖邊縣32輛大巴車和保障車在警車的帶領下,陸續前往西安市,將西安工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共計1116名靖邊籍大學生接返回家。
警車帶領接返大學生回家的大巴車隊回到靖邊 供圖 靖邊縣委宣傳部
時值臘月,塞北靖邊早已天寒地凍,但家鄉政府接回千名大學生這一舉動,讓這座縣城的氣氛頓時變得暖意融融。
一位名叫“淡如水”的網友留言:“看到在西安的大學生們能夠平安返鄉過年,心裏十分溫暖,做出如此貼近民心的舉動,是我們作為靖邊人的驕傲。”
一位名叫“沉水香”的網友留言:“感謝靖邊縣委、縣政府對我們人民群眾的生活時時體恤事事貼近,為我們溫暖的靖邊城高歌喝彩!”
一個名叫“楊凱”學生留言:“本來以為回不了家了.....突然接到了靖邊大巴來接我們的消息,別提心裏有多高興了......你們的不懈努力讓我不再是有家不能回的孩子了。”
“寶貝回家”計劃:讓孩子們回家過年
西安疫情暴發後,在西安就讀的靖邊籍學生的安全時刻牽動著靖邊廣大家長的心。看到許多家長想盡千方百計準備去接孩子們回家的焦急心情,靖邊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向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辦公室下達了一個指令:迅速擬定一個安全可行的接返計劃,一旦條件允許,把在外地上學的5000多名孩子們接回來過年,一個也不要落下。
靖邊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曹龍(左一)迎接靖邊籍大學生回家 供圖 靖邊縣委宣傳部
隨著陜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封閉措施逐漸有序解除,靖邊縣委、縣政府調動縣聯防辦、教體、衛健、公安等部門力量,仔細核對學生名單,安排帶隊人員及車輛,將省內市外大學生分批次“點對點”接回靖邊。
據靖邊縣政府辦副主任、聯防辦主任殷海船介紹,靖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安排了接返工作,成立了接返工作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縣長擔任組長。聯防辦為了落實接返任務,制定了《接返西安市靖邊縣大學生工作方案》,一是明確了組織領導機構;二是明確了各相關部門職責任務,確定教體局為接返工作牽頭單位;三是明確了接迎前、路途中、返靖後防疫措施;四是明確了車票補貼政策,學生只需按正常票價140元/人(西安)購票,其餘由財政補貼。對於靖邊籍三類戶子女,予以減免。同時為了更好配合方案實施,聯防辦印發了《關於接返省內市外大學生回家的通知》,對接返範圍、接返工作組織、學生返靖前和返靖後管理、信息保密安全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靖邊縣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仔細核對學生的信息 供圖 靖邊縣委宣傳部
為了做實做細接返工作,靖邊縣相關職能部門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設計安排。在安全方面,確定每輛車配備2名駕駛人員,每五輛車配備1輛警車壓道,確保學生們安全到家。在聯絡方面,由教體局抽調聯絡員,具體對接院校、學生,專門設計了靖邊縣省內市外返靖大學生信息登記碼,聯絡員根據學校返靖學生數量,派發帶有編號的登記碼,組織返靖學生填寫,做到一車一碼、人碼相適,便於精準組織。在細節方面,在每輛車上都配備了洗手凝膠、消毒壺、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暈車藥、腹瀉藥等常用藥品。在返靖分流管控方面,明確靖邊縣汽車站為統一分流地點,學生逐車保持1米距離有序離開,由社區(村組)確定家長“點對點”接回,回家後由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貼封條管控,實施“7天居家隔離+7天健康監測”的措施,在居家隔離第6天安排1次上門核酸檢測。
“在這次接返工作中,我們充分考慮了各個環節和方方面面的防控措施落實,確保各環節實現閉環,確保整體上防控安全,確保大學生安全回家。根據目前各方面反饋情況看,本次接返工作社會反響非常好,先後有西安科技大學、西安醫學院向縣委、縣政府發出了感謝信。”靖邊縣政府辦副主任、聯防辦主任殷海船説道。
“寶貝”回家了 市民為政府點讚
1月16日,靖邊縣第一批接返西安學生的3輛大巴車于9:50從靖邊出發,于1月17日淩晨1:00點返回靖邊縣汽車站,順利安全接返西安醫學院就讀大學生122人,到站後由社區組織家長接回家中,所有返鄉大學生均由所在社區或村委落實隔離管控措施。
1月17日7:30,第二批赴西安接返大學生回鄉的21輛大巴車從靖邊汽車站準時出發,此次接回西安未央區、鄠邑區、西鹹新區、臨潼等地683名學生,當天晚上返回靖邊。
1月18日6:50,第三批赴西安接返大學生回鄉的8輛大巴車從靖邊汽車站準時出發,此次接回陜西科技大學等9所學校350名學生,當天晚上返回靖邊。
口罩也無法遮擋寶貝們的笑顏 供圖 靖邊縣委宣傳部
靖邊的“寶貝”們回家過年,使得群眾對靖邊縣委、縣政府這一舉措讚不絕口,紛紛為他們點讚。
“有一種回家叫家鄉接你回家。”“為家鄉點讚,霸氣!”“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靖邊娃娃快往回走。”“有你真甜,我都忍不住哭了。”“這個冬季,靖邊真的好暖、好暖。”……這幾天,各種關於大學生被政府接回家的消息、視頻、圖片刷了靖邊人的屏。回到家的學生,得償所願的家長,大家紛紛曬出“寶貝”回家的喜悅心情,抒發著自己的真情實感。(文 任愛霞 李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