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1工程”助力秦創原建設】陜西省科協:助力企業發展 呈現科技創新“盛宴”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3-29 15:53:28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陜西省科協在加強對全省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推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行動、大力促進科技事業繁榮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組建科技服務團,打造優質創新創業平臺,全方位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陜西山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利科技”)作為一家根植本土的科技型民營企業,至今已發展成為物聯網專家、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安全科技産品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內領先的低空安全防衛産品技術提供商。

【“12621工程”助力秦創原建設】陜西省科協:助力企業發展 呈現科技創新“盛宴”_fororder_圖片4

山利科技獲得榮譽

  山利科技總經理張勇敢介紹,借助陜西省科協深入實施助力秦創原建設“12621工程”,山利科技已在科研創新成果方面累計獲得各項業績百餘項,累計擁有豐富自主知識産權60余項,承擔國家、省市級重點科研計劃及獎勵30余項等。除此之外,山利科技牽頭與中國工程院王雙明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培養了電子信息、安全工程相關專業人才7人,引進專業對口博士3人、高級工程師11人。

  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強大引擎”

  打破科技鏈與産業鏈的轉化“堵點”,讓科技優勢更多地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山利科技在礦山安全態勢感知、生産安全監控、大數據智慧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的技術成果。

  在煤礦安全領域自主研發生産集溫濕度、CO、CH4、溫度、位置、加速度于一體的礦用本安型的多參數無線感測器、井下無線自組網裝置、煤礦安全風險與隱患識別的管控平臺、礦山安全檢測與事故處置裝置等技術和産品,填補了國內煤礦安全生産領域的礦工所處位置的井下環境危險感知、識別與處置的空白。

  在應急領域研發生産了集遠程數據採集與檢測、危險源辨識與分級、隱患排查與風險識別預警于一體的安全生産的遠程監測與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煤礦、化工領域風險、隱患的實時在線採集、辨識、預警的技術難題,對預警進行風險、隱患進行分級與定理分析,填補了國內安全生産風險與隱患的在線監測與分級分類及定理分析的空白。

  “依據陜西省科協搭建的平臺,把科協系統創新資源有效地融入到産業發展和企業創新中,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與社會需求以及企業發展緊密結合,為企業發展壯大插上騰飛的‘翅膀’。”山利科技高級工程師張日明説。

  山利科技“陜西省院士工作站”發揮技術優勢,構築了科技創新、技術孵化平臺,推動了煤炭行業快速發展,從整體上提高了井下生産軟硬體設備和系統的感知能力、決策能力和改善能力,有效促進了無人化工作面的發展,減少礦井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為推動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煤炭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技術創新是持續發展的動力,而人才是技術創新的源動力。為鼓勵陜西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陜西省科協實施了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雙百工程”。山利科技作為民營企業,始終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和平臺效應,聚集科技領軍人才開展前瞻性、原創性研究,依託陜西省科協平臺,為青年人才成才鋪路搭橋,營造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的動能。

  2018年山利科技組建了陜西省院士工作站。得益於院士專家工作站院士專家團隊的支持,山利科技對急需提升的技術人才通過集中培訓,學士講座、技術指導、實操訓練等方式進行培養;運用産學研結合和其他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與交流活動,在實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産品試製中,提高技術人員的理論和實戰水準。同時,山利科技外聘高校、研究院所專家教授到公司與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流與指導,給人才提供參與企業決策的機會。

  “陜西省科協在公司發展方面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通過佈局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一方面幫助企業打通産業鏈合作鏈,另一方面依託院士工作站更好的發揮人才智力優勢,提供更頂尖的技術。”山利科技技術總監吳波説。

  近年來,山利科技也經過探索建立了青年人才培養平臺,規範了青年人才培養機制,提升了人才培養水準;培養並認定了西安市“英才計劃”高端創新人才、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職稱與學歷;培養了綜採面異常狀態的智慧視頻檢測技術及輔助決策系統應用“科學家+工程師”隊伍,讓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下一步,山利科技將在陜西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一如既往的在工業互聯網安全、應急救援、低空管控、安全動態感知領域攻堅克難,打造集研發、生産、銷售、運維四位一體的安全科技領軍企業。(供稿 文/圖 陜西省科協)

編輯:陳鏘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