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人心齊,泰山移。面對本輪疫情嚴峻複雜的防控形勢,灃西新城迅速響應,按照“邊流調、邊摸排、邊管控”原則,連夜開展流調排查、隔離管控、物資保障、民生供應、核酸檢測、環境消殺……做實做細做好各項防疫工作,全力以赴與疫情競速。
“至今沒和室友打上照面”
從本輪疫情開始,防控流調組的姚佺佺始終沒與室友打上照面。
“您×月×日有沒有到過那裏?”“中間還停留過什麼地方?”“都和什麼人接觸過?”流調工作過程如同警察破案,抽絲剝繭,不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姚佺佺每日重復多少次,自己也記不清了,還要克服口音、對方情緒不佳等問題。“有時一個電話需要打30分鐘,甚至一個多小時,因為必須要問到對方詳細的行程軌跡,有時還牽扯到隱私,我們就需要解釋原因、安撫對方。”姚佺佺説,“一份高品質的流調報告不僅要細節清晰,更重要是理清傳播鏈,為判定密切接觸者、採取隔離措施以及劃定消毒範圍提供依據。容不得絲毫馬虎。”
本輪疫情以來,灃西疫情防控流調組30名工作人員晝夜不息,共出具110份流調報告,為轄區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據。
“電腦已經粘在身上了”
只要有關於“疫情”的風吹草動,灃西新城疫情防控和信息工作組成員的王琳都能及時做好應對方案。每個點位及其概況、醫護人員配備等情況在她心裏都有一個“筆記本”。
每次接到大規模核酸指令後,王琳和同事們立刻開啟與時間、病毒的競速模式,跟各社區、街道確定好點位駐紮、準備所需物資,與醫護人員、核酸樣本轉送和檢測機構人員協調溝通,一輪採樣從啟動到出結果大概24小時,王琳和同事們跟著連軸轉。“電腦從不離身,隨時要接收新指令,還要監測數據,彙報情況。”王琳説。
核酸採樣各個環節順利銜接的“秘訣”,源於王琳兩年來的兢兢業業。“基本上把所有和疫情有關的工作都幹了一遍,沒有疫情時,日常防控也從不鬆懈,所以電腦基本是粘在我身上。”王琳説。
“防控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灃西新城疫情防控指揮部2月成立了轉運專班後,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祝佳興就加入了。
從3月份至今,祝佳興已經和同事們轉運了600多名密接或次密接者。作為轉運班一份子,祝佳興和同事們都明白,這份工作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手機需要24小時暢通,確保在收到轉運任務後第一時間出發。
“在接到轉運指令後,我們到達現場,發現確實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顧,就及時跟指揮部溝通。”祝佳興説,“還有的親人剛剛去世,有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我們會針對具體情況做出合適方案,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進行轉運,防控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本輪疫情中,包括祝佳興在內的12位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人員一起承擔著次密接人員轉運工作。“説實話真的很累,但是兄弟們沒有一個掉鏈子的。”祝佳興説,有一次淩晨1點接到轉運工作,考慮到大家白天忙了一天,他沒有再排班,和搭檔直接出發了。“回來太晚,一下子睡過去了,醒來後才發現群裏有任務,結果兄弟們主動認領,已經出發了,當時心裏很感動。”
一件件暖心的故事,一個個堅定的身影,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都是凝聚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灃西新城的幕後“英雄”們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場戰“疫”默默付出。(供稿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