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新區:對口幫扶匯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4-25 18:10:05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西安曲江新區駐村幹部自駐村幫扶以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打開新思路,做出新打算,展現新作為,紮根基層,躬身田野為民生實事出力,匯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

  從管好“每棵苗”到撫育“一片林” 

  在曲江新區對口幫扶的西安市周至縣樓觀鎮雙寨子村獼猴桃果園,綠樹掩映,花香瀰漫,美景如畫。該村第一書記楊建民和駐村隊員楊新博無暇欣賞眼前的美景,在地裏忙著查看獼猴桃的噴灌設施、施肥、授粉等情況。

  “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是一脈相承的,但又有所不同。以前扶貧搞産業就像呵護小樹苗一樣盡可能多地覆蓋貧困戶,而在鄉村振興階段,搞産業必須從壯大村集體經濟這個角度通盤考慮,就得撫育好雙寨子村這片林,讓群眾走綠色路、吃生態飯,讓大家的腰包都鼓起來。”楊建民形象地説。

  産業是農業的根、農民的本,要實現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關鍵。針對雙寨子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楊建民和駐村幹部通過與村兩委研究後,計劃申請曲江産業幫扶資金,在村裏建設100畝高品質“滴灌+物理除蟲”水肥一體化獼猴桃示範園和一座大型冷庫,通過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讓越來越多的優質特色農産品走向市場。

西安曲江新區:對口幫扶行動匯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_fororder_圖片13(1) 

村民查看獼猴桃生長情況

  “該項目建成後,群眾可以實現上肥澆灌兩不誤,每畝可降低水費、電費、人工費等生産成本1000多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生産設施水準和果品品質,累計帶動2900余名群眾受益。”楊建民説。

   産業升級讓群眾“飯碗”多 “口袋”鼓 

  在曲江新區對口幫扶的另一個村——西安市周至縣樓觀鎮送軍村,千畝桃園生機勃勃,該村合作社生産車間內人頭攢動,呈現出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

  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穩崗就業是關鍵。近年來,曲江新區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扶持脫貧戶能夠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農業專業合作社,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這段時間每天都有10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上班,最忙時每天有200多名,這裡的活不重,上手快,一天能掙一百多,晚上還能回去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小孩,感謝黨的好政策和曲江幫扶幹部的大力幫扶,大家幹得可起勁了!”送軍村村民齊彩雲開心地説。

西安曲江新區:對口幫扶行動匯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_fororder_圖片14(1) 

村民在合作社上班

  和齊彩雲一樣,送軍村不少村民前些年一直在外面打零工,不僅掙得少還經常回不了家,而且沒辦法照看老人孩子,普遍存在掙錢和顧家兩難的現實矛盾。為了解決群眾就業難題,增加收入,曲江新區派駐送軍村的駐村幹部優先幫助生活困難村民在村裏的合作社務工,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據了解,送軍村在合作社上班的村民有200多人,他們和齊彩雲一樣成了村裏有工作有工資的“上班族”。

  “大河有水小河滿,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壯大村集體經濟。下一步,我們將整合村裏的集體經濟組織,採取村委會和致富帶頭人入股的方式推行‘村委會+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的新途徑,加快推動産業提檔升級,通過産業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提升農産品品質及農業效益,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讓脫貧群眾的飯碗多,口袋鼓。” 送軍村第一書記劉彭軍説。

  一批批在脫貧攻堅一線奮戰的曲江駐村幹部傾力奉獻、苦幹實幹,為當地群眾脫貧摘帽作出了貢獻。如今,脫貧夢圓,征程再啟,他們又為一個個幫扶項目奔忙,為一件件民生實事出力,旨在讓老百姓的光景越過越紅火,匯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供稿 文/圖 曲江新區宣傳網信局)

編輯:吳宇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