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近日,據西安海關統計,2022年1-4月陜西省進出口貿易總值1532.1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增長11.9%。
當前,在全國上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背景下,陜西省進出口貿易的強勁勢頭,對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
而一連串亮眼數據的背後,不乏陜西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影子。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空口岸推行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 供圖 空港新城功能區
近年來,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要求下,陜西自貿試驗區通過發揮自身制度優勢,進一步放大激活陸港、空港平臺輻射作用,加快構築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近日,陜西省自貿辦公佈評選出的15個2021年度“最佳實踐案例”,其中西安國際港務區探索中歐班列“長安號”運營組織新模式、西安海關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空口岸率先推行的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功能區建立的以航材採購為主的供應鏈服務平臺上榜。
據了解,中歐班列“長安號”運營組織新模式,即通過推行“全程統一運單”、開行寬軌直達線路、開通跨裏海運輸走廊通道、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等,實現跨境鐵路聯運“一單到底”,運輸線路、運輸效率和運輸的貨物品類得到了全面優化提升。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即實現企業收發貨24小時“隨到隨提、隨到隨裝”,滿足了對通關、物流運輸時效要求高和有特殊安全運輸要求的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
無論是中歐班列“長安號”實現跨境鐵路聯運“一單到底”,還是企業收發貨24小時“隨到隨提、隨到隨裝”,無不是大大提升了貨物的運輸時效,讓各類外貿企業的生意更便利,促進了西安的進出口貿易持續回暖。
以中歐班列“長安號”為例,2022年一季度,“長安號”共開行790列,開行量首次超過重慶、成都兩市開行中歐班列總和。
開行中的中歐班列“長安號” 供圖 西安國際港務區功能區
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陜西自貿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均承擔著重要使命,因此更應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服務企業經營、激活發展潛力、助力經濟大局。
制度創新沒有終點。海關總署日前出臺十條措施,在加強口岸外防輸入、落實疫情防控責任的同時,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其中提到,在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方面,繼續提升中歐班列跨境運輸便利化水準;在加快企業急需貨物通關方面,在符合條件的港口深入推進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試點,優化工作流程,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這些措施,值得陜西自貿試驗區結合當前全省外貿實際和前期創新案例,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改革舉措,或在原有創新案例的基礎上補充延展,在促進外貿發展要素集聚、加快構築通道平臺、培育外貿新業態等方面繼續向改革創新要發展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