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小麥成熟的季節,西安高新第九小學五年級的少先隊員們走進田間,化身“小農夫”,體驗豐收的甜蜜與辛勞,將課堂變成金黃色,讓知識充滿麥香。
西安高新第九小學的學生正在收割小麥
走進西安高新區創匯社區幸福農場,學生們傾聽農業專家王老師為大家講述小麥的知識。學生了解到,小麥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在我國小麥的種植種類一般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北大多數地區種植春小麥,長城以南則種植冬小麥。小麥的一生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出苗、生根、長葉、分蘗、拔節、孕穗、抽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髮育過程,直到産生新的種子而結束。
西安高新第九小學的學生正在收割小麥
“收割時手心要朝外,一隻手一把抓住麥桿,另一隻手握著鐮刀朝根部割開,要割整齊。”農業專家梁老師認真地給同學們進行演示與講解。割麥子、剪麥穗、敲麥殼、曬麥穗等一系列環節,孩子們都輪番體驗了一遍,深刻理解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收割的麥穗要經歷哪些奇妙的“旅行”才能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麥稈如何加工再利用讓它“變廢為寶”?這些勞動中蘊藏的“智慧”,是學生們這次“小農夫”之旅中最重要的收穫。當課堂與生活緊密連接時,學習也變得奇妙靈動。學生們的田園之行中,不僅有對自然的親近,對生命的感悟,更有對勞動及平凡勞動者的認可與尊重。(文/圖 于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