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到來之際,由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陜西省文化館、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咸陽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咸陽市群眾藝術館、咸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承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陜西省第五屆非遺傳承人絕活才藝展示活動在咸陽禮泉袁家村精彩亮相。包括西安鼓樂、韓城行鼓、陜西紅拳、陜北民歌、華山戲法、提線木偶、嗩吶技藝等在內的諸多非遺絕活不但震撼了現場廣大遊客,而且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陜西公共文化雲、喜馬拉雅等多個平臺的直播,惠及更多的觀眾和網友。
記者獲悉,本次活動在展示陜西省非遺保護成果、營造良好的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社會氛圍的同時,突出“非遺+旅遊”“非遺+鄉村振興”發展特質,用流淌在民族文化血脈之中“活”的技藝,去連接人們的日常生活。
陜西省非遺傳承人絕活才藝展示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本屆非遺傳承人絕活才藝展示,通過傳承人的集中展示和表演,呈現出陜西省非遺的多樣性和強大魅力。
舞臺上,韓城市文化館演出的《韓城行鼓》、周至縣文化館演出的西安鼓樂《九條龍讚》、合陽縣線腔木偶劇團演出的合陽提線木偶《鬧春》、三原縣文化館演出的《三原王店孫木偶戲》、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演出的《宜川胸鼓》、寶雞市群眾藝術館演出的《高蹺趕犟驢》以及陜北民歌、陜北説書、陜西紅拳、華山戲法等13個節目引得觀眾連聲叫好。
展示環節,乾州面塑、彬州民間刺繡、旋木工藝、旬邑彩貼剪紙、秦都炭精畫以及土布扎染等技藝展現了陜西民間文化的精髓,讓民眾深入體會非遺的獨到匠心。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曾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