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促農 外媒記者聚焦楊淩農業發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6-16 15:06:38

  6月15日,“上合你好 我是楊淩”2022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雲上推介會在楊淩召開。多國主流媒體記者雲參會,聚焦楊淩農業領域發展成果。

以科促農 外媒記者聚焦楊淩農業發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5232913

  與會嘉賓與雲參會的外媒記者合影 攝影 王智

  破解“種業”難題辦法多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種業”技術一直是阻礙當地農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約旦記者韓達非常關注楊淩如何發力解決這一難題。

以科促農 外媒記者聚焦楊淩農業發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5233059

  楊淩示範區現代農業和鄉村發展局副局長杜偉莉回答外媒提問 攝影 王智

  “為解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種業’技術難題,楊淩創造了數十項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種業科研成果,培育了一批優良品種,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也形成了一批推廣模式。”楊淩示範區現代農業和鄉村發展局副局長杜偉莉説。

  杜偉莉表示,楊淩示範區已經創造了數十項全國第一或世界領先的成績,育成了世界上小麥年推廣種植面積最大的“碧螞一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6號”等科技成果。楊淩在動植物良種培育方面成效顯著,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成果,在小麥雜交育種技術、小麥條銹病發病機理及關鍵防控技術、良種牛羊高效克隆技術等科學研究上不斷發力,助推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楊淩累計在中國18個省(區)建成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350個,在哈薩克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和非洲國家建成8個海外基地,推廣新技術新品種3000余項,年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推廣效益超過230億元。

  推廣小麥品种經驗足

  活動中,哈薩克斯坦道斯梅地亞傳媒公司記者倪·瓦蕾莉亞在了解到楊淩豐富的小麥研究成果後,也非常好奇楊淩在優良小麥品種推廣方面的經驗。

以科促農 外媒記者聚焦楊淩農業發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6140855

  哈薩克斯坦道斯梅地亞傳媒公司記者倪·瓦蕾莉亞連線提問 攝影 王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正茂介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立足於楊淩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地理環境,培育適合該區域的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品種,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家進行引種或交換,目前篩選出小麥、玉米、大麥、馬鈴薯四類作物的九個品種,適應性強,增産潛力良好。

以科促農 外媒記者聚焦楊淩農業發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523320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正茂介分享良種推廣經驗 攝影 王智

  “近些年,我們跟大學、科研單位、有關公司一起成立基地,進行育種創新,面對上合組織國家不同區域環境定向培育小麥品種,提高作物産量,幫助農民增收。”張正茂説道。

  發展設施農業成果豐

  近年來,楊淩設施農業快速發展,設施農業逐漸成為楊淩農民“致富經”。活動中,印度尼西亞艾欣塔電臺記者珊蒂十分關注楊淩設施農業發展情況。

以科促農 外媒記者聚焦楊淩農業發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5233412

  現場提問交流 攝影 王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鄒志榮表示,中國是設施農業大國,楊淩在設施農業發展方面經驗豐富。在中國設施農業的結構,環境控制,栽培技術方面,楊淩做了引領工作。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集成了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上合組織現代農業培訓實訓基地也在該示範園內。

  “我希望楊淩的現代設施農業會在我們中國設施農業發展上起到引領作用,同時也希望能在上合組織國家推廣應用。”鄒志榮説。

  當前,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已初具規模。楊淩智慧農業裝備産業園,集聚了魯力集團等龍頭企業,吸引帶動一批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裝備、農業機器人、智慧節水灌溉裝備等國內外知名農業裝備企業入區發展,打造研發、生産和售後服務一體化的高端農業裝備製造産業鏈。

  科技賦能農業發展,楊淩正以科技創新鑄大國“農”頭,為上合組織國家乃至全球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探索關鍵之道。越來越多農業領域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不斷從楊淩走出去,一幅“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藍圖正在形成。(文 李冰蕊)

編輯:陳鏘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