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甘泉紙房村:“紅色旅遊+綠色産業”讓小山村迸發大能量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6-30 17:35:41

紅色引領 綠色發展:甘泉縣紙房村“紅+綠”編織“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30153823

中省媒體採訪團在甘泉縣紙房村合影 攝影 王智

  夏至時節,延安市甘泉縣紙房村綠意盎然,遠山如黛,山前一排窯洞一溜排開,黃色與綠色相映成趣。

  近年來,甘泉縣紙房村著力盤活用活紅色資源,依託象鼻子灣“雪地講話”舊址紅色資源,升級打造府村川歷史文化展覽館,打造四個“課堂”——“實景課堂”、“體驗課堂”、“光影課堂”、“典型課堂”;開發情景教學課程《雪地大會師》;建造長征步道,精心設計長征體驗線路,打造“重走長征路、奮進新時代”主題黨日活動,不斷探索紅色旅遊新路子,提升紅色旅遊吸引力。

紅色引領 綠色發展:甘泉縣紙房村“紅+綠”編織“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30153918

一基層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攝影 王智

  甘泉縣委黨校教師李玲介紹,甘泉縣紙房村近兩年全力推進的“重走長征路紅色研學之旅”精品線路,吸引了全國各地及省、市、縣170余個黨組織11000余名黨員的積極參與。甘泉縣文物保護中心講解員梁景然説:“‘重走長征路’精品線路一經推出就受到熱烈歡迎,有時候講解員都忙不過來。”

紅色引領 綠色發展:甘泉縣紙房村“紅+綠”編織“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30153843

甘泉府村川歷史文化展覽館 攝影 王智

  行走在長征步道上,泥濘的石板路設計讓人身臨其境,道路兩邊分佈著紅一軍團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地遺址、府村川歷史文化展覽館,可謂“移步換景”。再往前走,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曲徑通幽處則是正在修建中的陜北傳統窯洞。

紅色引領 綠色發展:甘泉縣紙房村“紅+綠”編織“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30153832

修建中的窯洞 攝影 王智

  甘泉縣道鎮人民政府黨委書記宋飛介紹,目前紙房村正著力建設集餐飲、培訓、民宿等為一體的紅色文化民俗村,打造沉浸式紅色體驗環境。紙房村堅持“修舊如舊”原則,修復及改造8院33孔窯洞,並按照功能劃分為培訓區、餐飲區、住宿區及府村川歷史文化展覽館,做好旅遊配套服務。

  該項目于2021年11月啟動,預計將於今年7月初建成並投入運營,屆時可提供餐飲服務等就業崗位30余個,預計年收入600萬元,盈利200—300萬元,分紅80萬元。

  目前,紙房村已形成紅色文化引導客流,黃土魅力留住客流,綠色産業推動客流,整合帶動地方特色農産品模式。年可接待培訓1萬人次,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盈利100萬元,真正將紅色資源轉化為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綠色優勢産業。

  2016年,紙房村立足平坦的土地資源,引進了秦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36畝,總投資1.6億元建成了光伏扶貧基地,率先在全縣探索“光伏板下經濟”,發展農光互補食用菌,建成年生産55萬棒食用菌基地,實現土地二次創收,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元。

紅色引領 綠色發展:甘泉縣紙房村“紅+綠”編織“美麗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30153908

南義溝村村民李兵 攝影 王智

  “我是兩年前過來這邊種植香菇的,以前在別的村子種一年收入10多萬,現在每年收入能達到三四十萬元。”南義溝村村民李兵説。今年2月份,甘泉縣新苗菌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香菇平菇的基礎上從山東引進榆黃菇,李兵帶領兩戶農民種植了六萬棒,預計年産量20萬斤,按每斤幹品30元,年産值可達60余萬元。截至目前,紙房村全村種植平菇16萬棒,預計總産量48萬斤,總産值可達140余萬;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人均年增收1萬餘元。食用菌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目前,甘泉縣按照農旅融合發展的思路,佈局農旅新業態,將農業産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加速紅綠資源轉化,使紙房村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和綠色産業轉變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下一步,紙房村將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示範、黨性教育研學、鄉村振興三大板塊,推動鄉村振興,以産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五個維度,以香菇、蘋果、紅培抓生態産業,全方位推進,實現群眾生活幸福,著力將紙房村打造成為全省鄉村振興樣板村。

  紙房村是甘泉縣實現全域旅遊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板。“十四五”期間,甘泉縣將繼續以實現全域旅遊發展為目標,以“旅遊 + ”和“ + 旅遊”為途徑,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旅産業,推動文旅發展邁上新臺階。(文 李娜)

編輯:吳宇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