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7年7月29日,全國首個“國字號”農業高新區——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成立。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25年,9000多天,楊淩從一座普通的關中小鎮,成長為頗具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農科新城,在中國農業版圖上繪出精美的“綠色”畫卷,也在譜寫農業發展新篇章的路上讓“楊淩科技”花開旱地農田。
值此楊淩示範區成立25週年之際,楊淩農科傳媒集團特別策劃推出“25歲 正青春”系列專題報道,回顧過去成就,展望輝煌未來,致力為推動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本期推出《楊淩農高區:用科技創新丈量種業強國路》。
楊淩,中國著名的農科城,是我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在中國農作物育種的歷史進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從1997年7月29日成立至今,楊淩通過審(認)定的動植物新品種達768個,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貢獻了眾多“楊淩良種”。
農科資源雄厚,農業科技領先全國。楊淩示範區聚集了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7000多名農業科教人員,是我國重要的農科教基地。目前世界小麥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碧螞一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6號”、第一例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等數以千計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均誕生在楊淩。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黃淮麥區小麥品種的六次更新換代中,四次都是楊淩品種主導的。近年來,楊淩培育的“西農979”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蘇等黃淮麥區主産區,年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秦優7號”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高油雙低雜交油菜品種,玉米新品種“陜單609”實現了機收玉米育種的新突破,“瑞陽”“瑞雪”“秦脆”“秦蜜”等蘋果新品種有望成為黃土高原蘋果産區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
做強小麥“晶片”,助力飯碗裝滿中國糧。在楊淩,以小麥為例,截至目前,楊淩在黃淮麥區已建立3個試驗示範站和22個新品種示範園,累計推廣46個優質、高産、多抗、廣適小麥新優品種,面積超2億畝,增産糧食40億公斤。
2018年,“西農511”小麥良種,獲得技術轉讓費455萬元,創下了陜西省小麥新品種轉讓費之最。據統計,“十三五”以來,楊淩種業創新中心共審定小麥品種106個,國審品種18個。其中,西農511、偉隆169在陜西、河南、安徽、江蘇4省累計推廣分別超過1300萬畝、500萬畝,有望成為黃淮麥區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
25年來,楊淩示範區通過實施“區校融合”戰略,緊緊依託農科教資源和産學研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努力提高種業核心競爭力,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貢獻了諸多“楊淩良種”。
産、學、研結合,為糧食安全注入“楊淩力量”。近年來,楊淩示範區不斷加強産學研深度融合,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2021年1月,楊淩種業創新中心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擔任中心主任。該中心通過構建以“市場為導向、大學為支撐、産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産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與此同時,楊淩示範區以農高會為平臺,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楊淩國際種業創新論壇、楊淩國際種業專題展,與先正達、陶氏杜邦、拜耳、巴斯夫、隆平高科、國際種業聯盟、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等頂級跨國企業、行業組織的育種科學家,以及國家農業主管部門共同探討種業最新育種成果,廣泛開展項目合作,推進楊淩種業逐步邁出國際化步伐。
在一系列舉措的支持下,楊淩種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共聚集各類種子企業87家,其中陜西省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達到18家;農作物新品種示範推廣面積逾億畝,年種子交易總額約8億元,已成為西部地區最重要的農牧良種集散地之一。
讓“楊淩良種”花開旱地農田,這是楊淩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也是楊淩示範區25年來的初心與使命。如今,放眼旱地農田以及黃淮麥區,“楊淩良種”已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繪製出一張張金燦燦的豐收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