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于高等級的公路橋梁,農村公路橋梁存在著人員力量不足、養護管理技術落後等問題,而且農村公路橋梁大都還承受著遠遠超過其自身承載力的荷載。針對農村橋梁現狀,開展農橋技術養護是鄉村脫貧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任務。為充分調研農村公路橋梁服役現狀,長安大學“農橋躍興”實踐隊于5月1日前往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開展農村橋梁技術調研活動。
5月1日上午,“農橋躍興”實踐隊一行8人來到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郗家街村。通過實地走訪郗家村群眾,實踐團發現大多數群眾對於舊橋危橋危害意識不夠,為了保障群眾安全,提高群眾自我防範意識,“農橋躍興”實踐團,就地從專業角度講述了小橋日常病害,以及常見的注意事項,並向其推薦團隊創建的有關農村橋梁安全防護知識的公眾號。
實踐隊員對當地群眾進行基本知識宣傳 攝影 劉建昱
實踐團通過調研發現,李家溝村有一座當地群眾必經之橋,且是城鄉來往的重要通道。隊員們在初步勘測現場以後,針對該橋的常見病害按照國家行業標準進行了服役狀態評分,初步確定了該橋的服役情況,並形成檢測評定報告,給出相應養護加固方案。
實踐隊員對“咽喉橋”進行初步勘測 攝影 李金洲
5月1日下午3點,實踐隊員來到張郗河村,這裡有一條村民們出行的必經要道——“彩虹橋”。由於常年交通服役且重載車輛磨損,讓這座橋的通行安全成為當地人心裏的隱患。團隊成員對彩虹橋進行了系統的線形測量、病害取證和數據收集。團隊將實地考察的測量數據、病害圖片以及檢測報告交給了負責當地橋檢的負責人周工,並針對橋梁日常養護工作方面進行了技術交流。
實踐隊員對“彩虹橋”實地檢測 攝影 劉銀
實踐團針對農村公路橋梁檢測與評定“效率低、精準差、費用低”三大痛點,基於廣東省315座農村公路危橋技術調研實踐,建立了一套根據橋梁實際病害問題的農橋技術狀況綜合評定體系及承載力快速估算方法,同時根據評定體系自主研發出了農村橋梁智慧檢測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對農村橋梁服役情況作出檢測並且給出相關評定報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下一步,實踐隊將持續關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的需求,為“四好農村路”的政策落地貢獻力量。(文 劉建昱 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