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臺是開展科學研究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利器”,也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秦創原建設以來,西安高新區依託西安市科創資源優勢稟賦,聚焦“卡脖子”難題,加速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進一步提升區域源頭創新能力。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區已集聚各類創新平臺181個,其中國家級17個,創建國際化平臺37家。今天,我們先走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個創新平臺,一窺西安高新區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成效。
中科院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是“十三五”國家部署的十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也是陜西省在“十三五”期間唯一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目前正在推進中心相關設計和平面佈局工作,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性能最先進的地基授時系統。
先進阿秒光源:是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和多學科交叉實驗平臺,圍繞阿秒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已開展長波紅外、高重頻高功率、大能量單週期飛秒驅動源等關鍵技術預研工作,建成後將為凝聚態物理、新材料、超快化學、原子核物理等領域提供嶄新的研究平臺與手段,進一步提升我國在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領域基礎研究與應用水準,預期産生的阿秒脈衝可超過目前國際最高水準。
西電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2019年國家發改委專文批復、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承建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瞄準國際寬禁帶半導體前沿技術,搭建“寬禁帶半導體産業發展聯盟”,構建了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研究基地和工程服務平臺,累計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是國家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和秦創原“高精尖”兩鏈融合的示範項目,也是“産學研政”多方合作共建的典型代表,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牽頭,聯合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科研院所、西工大等共同建設,構建了稀有金屬材料“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産品製造—商業化應用”全産業鏈的協同創新體系,建成後預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70余項,關鍵共性技術20余項,孵化新公司5到10家,年綜合收入20億元,年稅收1億元。
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由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出資平臺共同建設,致力於航空産業、商業航天及終端應用、海洋工程裝備和智慧製造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承載了新型空天組合發動機研發、高原物流無人機、高溫樹脂基複合材料工程化等一批重點項目。
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起,聯合中國西電集團、陜西電子信息集團以及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四方共同成立,建成陜西省積體電路公共測試服務平臺,致力於寬禁帶半導體和先進硅器件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技術轉移。
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聯合高新區、科技廳共同設立,是國內首批以光電子為發展方向的新型研發機構,先後研發出高功率鐳射器晶片、全球首創SDI高清視頻傳輸晶片等多項國際領先産品,現已初步形成産業集群優勢。
西安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是國家落實《中國製造2025》而佈局規劃建設的增材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創新中心,以國家戰略性目標和製造業創新發展為導向,瞄準重大設備、重要材料、關鍵工藝、核心軟體、核心元器件等共性關鍵技術,開展自主研發與技術集成。
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是清華大學與西安市共建的政、産、學、研、金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被授予“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開展核心技術研究,聚集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研發團隊開展産業合作與投資孵化,為原始創新能力提升、産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當前,西安高新區正在以全域建成秦創原高能級科技成果轉化大平臺為統攬,加快中科院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光源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全鏈條科創生態體系升級,促進科技創新“關鍵變數”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文 彭昌堤 張靜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