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鏡頭中的西安有看頭
來源:西安日報  |  2022-07-12 09:08:05

  “紅色驛站”“小場所”彰顯“大溫暖”、脫口秀式講解讓年輕人愛上古老文物、熊貓“七仔”開“吃播”萌翻海內外網友……進入7月以來,我市黨建、文體等多領域內容經央媒報道後廣泛傳播,傳遞出創新、向上的城市風貌。

  央媒點讚“紅色驛站”建設

  7月7日,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客戶端推送文章《西安市全面建設“紅色驛站” 助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換檔提速》,從利用“小場所”彰顯“大溫暖”、立足“小平臺”托載“大黨建”、借助“小力量”推動“大治理”3個角度,報道我市“紅色驛站”以小託大,提供暖心服務,成為老百姓身邊的黨建陣地、便捷的活動場所、暖心的服務平臺。

  西安面對本輪疫情採取了精準高效的防疫措施,對此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等央媒推送文章予以肯定。“這座城市迅速進行流調溯源,紮實開展多輪核酸檢測,根據最新版防控方案科學劃定風險區域,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新華社《全球連線丨西安全力抗擊奧密克戎新分支引發的本土疫情》文中稱。

  7月10日開始,西安多個風險區降級、多家商場景區“重啟”營業、餐飲恢復堂食等消息在中新網、人民網、央視網、央廣網、光明網傳播。

  央視《新聞聯播》7月10日報道了陜西多措並舉穩外貿,其中提到西安國際港務區積極與境內外鐵路公司溝通協調,4月中旬首次開通了跨裏海、黑海到達歐洲的中歐班列新線路,為陜西及周邊外貿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創新引領文體高品質發展

  如何讓年輕人愛上古老文物?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用“創新”給出答案。7月6日,新華社《全球連線|脫口秀式講解讓中國年輕人愛上古老文物》介紹了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借助線上直播的方式,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結合密集的歷史故事,脫口秀式講解文物知識,受到年輕一代的歡迎,西安碑林博物館收穫近百萬粉絲。該消息還通過新華社推特、臉書、優兔賬號等社交媒體向海外網友推送,受到關注。

  後全運時代,西安體育邁入高品質發展征程。7月8日,新華網《追光丨部分全運會場館即將開放,你準備好了嗎?》聚焦西安提高全運場館利用率,稱其“既能通過運營實現盈利,又能拉動上下游産業鏈,還能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添能助力,可謂一舉多得。”

  7月7日,央視網、中國日報網推出報道,介紹西安高新區打造鄉村振興樣板,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此外,帶來別樣體驗的西安後備廂創意市集經多家央媒報道,瀏覽量過百萬,彰顯了千年古城的時尚活力。

  熊貓開“吃播”萌翻海內外網友

  秦嶺的熊貓寶寶近日又萌萌地出來“圈粉”了。

  全球唯一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生活在位於西安的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因其罕見的棕白毛色而成為“寶中之寶”。7月8日,新華社《全球唯一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又開“吃播”》《“高冷范兒”十足的熊貓七仔》等“七仔”視頻推出後獲得超高關注度,被新華網、騰訊網、網易、新浪等30余家媒體採用,僅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累計超93萬次,網友留言“好可愛”“萌化了”“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動物園看一次”。“七仔”開“吃播”的視頻還經新華社官方推特、臉書中文賬號在海外推送,受到網友喜愛。

  7月8日新華社文章《秦嶺這朵花,和人類捉了100年“迷藏”》,講述秦嶺植物研究與保護者對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特有物種“陜西羽葉報春”重新發現與研究保護的故事,被人民網、新華網、未來網、中國科技網等50余家媒體採用,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245萬次。(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薛雯)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