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莊戶人,沒想到今天因為打掃衛生得了個獎。”4月下旬,在榆林市靖邊縣紅墩界鎮爾德井村第一季度“拴正莊戶人”評選表彰大會上,“拴正莊戶人”獲得者——爾德井村村民郭趙琴抱著獎品自豪地説。
推窗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這是紅墩界鎮爾德井村日常可見的美麗風景。在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靖邊縣把城鄉環境整治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各個鎮村紛紛亮出整治利劍,打出亮潔王牌,按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快進鍵”,不斷“刷新”鄉村“顏值”,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黨員帶頭幹 群眾齊參與
“垃圾堆、柴草堆、雜物堆都被清理乾淨,以前的‘臟亂差’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綠亮美’,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心裏舒服多了。”67歲的李萬平老人對村子的變化看在眼裏,喜在心上,“現在村裏環境好了,大家對房前屋後的衛生更愛護了,茶余飯後談論的也是種植什麼花草更美觀。”
爾德井村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得益於該鎮嚴格落實鎮村“兩委”幹部包片、黨員包戶制度,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作為村“兩委”幹部、黨員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治氛圍。
爾德井村多次舉辦各類文明新風培訓,每季度評比“農村最美庭院”“光榮榜”和“拴正莊戶人”,給予實物表彰和張貼門牌,提高群眾維護村莊整潔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感、獲得感。
農家美,村莊才能美。為了讓村莊由內而外真正“美”起來,爾德井村從完善基礎設施入手,架設路燈,栽植綠化樹,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五有”和“門前五包”管護長效機制,持續推進美麗村莊建設由“凈”到“美”,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從而推動該鎮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鎮建設。
鄉村好環境 創業好樂土
經過持續環境整治,紅墩界鎮變得村容整潔、風光秀美,不僅引來了遊客,也吸引在外遊子返回家鄉。正是在爾德井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這一年,村民李曉梅離開城市返回農村老家,和爺爺一起打理自家的櫻桃採摘基地,2021年純收入達到20余萬元。
好環境成為創業興業的樂土。如今,像李曉梅這樣返鄉創業的村民越來越多,曾經的“窮山坳”變成了令人羨慕的“聚寶盆”。
“農村硬化、亮化、美化、綠化後,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處處好風光,一到週末孩子們都跑回來住。”東坑鎮村民苗小峰説,在外經商幾十年的他,2016年回鄉建了新房,如今成立了育苗合作社,建成了一個集培育、種植、銷售于一體的育苗基地,年産值達1000萬元。
鄉村新畫卷 新風撲面來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走進靖邊縣寧條梁鎮鎮西園則村,人居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廁所裝修一新,不怕日曬雨淋,沖水方便,乾淨又衛生。”西園則村村民李樹民説,有了沖水式廁所,村裏的環境好多了。
綠樹掩映的農家小院,青磚灰瓦的倣古屋頂,曲徑通幽的鄉間道路,在靖邊鄉村,處處展現出新氣象、新業態。該縣席麻灣鎮東高峁村村民張漢勝家住上“小洋樓”的消息不脛而走,引得不少村民前來圍觀。望著眼前嶄新氣派的房子、乾淨整潔的院落、平整寬闊的道路,大家打心眼裏羨慕。
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才能越來越好。靖邊縣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在村莊“氣質”提升的同時,文明新風也悄然而至,群眾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處處呈現出一派和諧景象。(靖邊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