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之約·主創手記㉛】為自己而活著?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7-20 18:00:45

  編前語:電影《長安·長安》是一部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拍攝的主旋律影片,以中歐班列長安號為載體,講述了2031年發生在“長安號國際旅遊專列”上的跨國故事,旨在著力反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五通”方面取得的成就。目前電影《長安·長安》的前期拍攝工作已經結束,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將陸續編發中國國家一級導演、電影《長安·長安》導演張忠的拍攝手記。

  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裏,每個人都為自己而活。的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便捷高效的時代讓我們能比前人更無後顧之憂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這裡,我們鼓勵人的獨特、自由、平等。每個人被允許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前提下嘗試各種生活方式,活出自我。當“我”被無限放大,而與社會中他人的需求産生衝撞時,我們也許需要重新思考自我與社會的位置關係。

【長安之約·主創手記㉛】為自己而活著?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713134145

電影《長安·長安》劇照  攝影  王智

  強批判而無行動的現狀。在對“個人主義”的意義詮釋中,主角阿雅娜算就是典型的為自己而活。她是新時代獨立自強的女性,為了愛情不顧世俗嫁給外國人,她以自己的事業為重而犧牲家庭,忽視了自己作為妻子和母親的位置,從而導致了後續的婚姻悲劇。在裂痕出現後,我們所看到的她採取了一種最消極的回應方式,怨天尤人,否定一切,就此封心。而這何嘗不是當下年輕人們遇到現實問題的寫照,面對種種社會的不公、生活的意外,我們只能看到自己,自己的苦楚,自己的難處,自己的犧牲。人們在網上大肆傳播消極避世的言論,仿佛世界隨時都可以毀滅,而不願意得出一點點自我反思和實際的可行策略。

  個人主義讓我們習慣性地在遭遇困境時把問題歸因外界,以保護自我的合理性。於是我們動不動就埋怨社會的不公,階級分化、財富不均、關懷缺失......我們習慣於批判這批判那,因為那太簡單了。一句諷刺或謾罵在網絡和現實中都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成本,卻能讓我們有種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一切的錯覺。更多的人實際上只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將自我擺在第一位,發表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不滿言論。立足自身立場,缺乏協作或妥協的意識和能力,是當下許多年輕人需要規避的陷阱。

【長安之約·主創手記㉛】為自己而活著?_fororder_DSC_2204.JPG

電影《長安·長安》拍攝現場  攝影 王智

  走向更好社會的路徑。既然當下心態問題重重,那要如何去改善這種現狀呢?我認為,從每個人需要從自我反省開始。面對問題,我們需要向外批判警醒社會,更需要向內尋求解決之道。如今我們聽到了許許多多對於個人生活的不滿和抱怨,卻看不到有誰在真正努力改變現狀。喊一句口號不費事,做一個憤世嫉俗、標新立異的人也很簡單。難的是真正做點什麼,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行動者,將自身總結出的批判與理解和實際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正如王陽明所説的,知行合一。在未來,人們可以少點自我情緒化的發泄,多一些為他人著想的建設性建議和實質舉措。退一步講,即使是後來被證明錯誤的實踐也何嘗不是為未來解決問題的人們規避了一條死路?這份寶貴的生活經驗遠比在電腦前宣泄不滿與恨意更有價值。(文 中國國家一級導演、電影《長安·長安》導演 張忠 導演助理 陳逸然)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