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 吳明玲 馬周寧
8月9日上午,首屆國際非遺交流周在渭南開幕。
本次活動以“傳承非遺 創享美好”為主題,設置國際國內非遺展臺26個點,包括柬埔寨、泰國、韓國、尼泊爾等國家和北京、江西、福建等兄弟省市參展。活動時間從8月9日持續至8月11日。活動開幕式現場對首屆非遺創意大賽的獲獎作品進行了頒獎,並頒發國際非遺講解員證書。活動期間,渭南市將舉辦國際非遺城市對話會、“文化始祖、匠人精神”國際對話會及非遺體驗等一系列主題活動,邀請國內外非遺城市代表、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在華外國留學生等線上線下互動交流。
近年來,渭南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施搶救性保護、展示展演性保護、生産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構建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體系。目前,渭南全市共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112項,市級311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7人,省級118人,市級643人,國家級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均位居陜西省第一。
與此同時,渭南市已經與15個國家16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往關係。本次國際非遺交流周的成功啟動,旨在充分發揮友協民間外交引領作用,積極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臺,不斷深化陜西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交往。
本次國際非遺交流周的舉辦,既是渭南與全國及世界各地文化藝術的交流品鑒,也是友誼的連接凝聚,更將是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的肇始開端。渭南將以本次國際非遺交流周為契機,把加強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將充分發掘和用好渭南豐富文化資源,讓渭南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為奮力譜寫渭南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實文化力量,將以非遺文化為橋梁,進一步鞏固拓展國際友城關係,促進民心相通和民間對外交流,為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出更多實踐探索。(文 吳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