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8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總決賽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舉辦。大賽吸引了全國107家單位匯聚于西北工業大學,超751個團隊、955項作品,就7個分項賽事展開激烈角逐。
西北工業大學:高速游動倣生撲翼水下航行器
高速游動倣生撲翼水下航行器以海洋中蝠鲼作為倣生對象,創新地採用單驅動滑槽-連桿機構驅動撲翼運動,可實現與真實生物運動形式接近的類正弦撲動。
高速游動倣生撲翼水下航行器
為實現水下高速游動的目標,在現有倣蝠鲼柔體潛水器的研究基礎上,對航行器的外形尺寸、結構佈局、驅動形式以及撲翼柔性分佈等方面做出了改進和優化。高速游動倣生撲翼水下航行器展長600毫米,重量1.6公斤,可在水下以4赫茲的撲動頻率,最高以2米每秒的速度游動。
航行器具備結構簡單、維護方便的優點,未來可應用於教育機器人、跨介質航行器等領域。
西北工業大學:基於清潔能源與圖像識別的水中瓦力
“瓦力”指的是影片《機器人總動員》中的一款清掃型機器人,反映了作品對於海洋清理的定位。機器人通過波浪能與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進行自然發電,將産生的電能應用於螺旋槳的旋轉産生水壓差,並將漂浮在水面的污染物吸入裝置內置的金屬網中收集起來,達到清理水面的目的。該機器人針對海洋垃圾清理設計,具有清理、發電、浮標監測等多種功能,不僅解決了無人船無法遠洋清理的問題,在進行微小調整後,還適用於水庫、江面、湖面等小型水域。作品泛用性強,可以流動作業,降低了後續清理成本。
基於清潔能源與圖像識別的水中瓦力
江蘇科技大學:翼滑式智慧救援無人艇
翼滑式智慧救援無人艇,將水翼艇和滑行艇相結合併作為無人艇艇型,同時基於模組化思想設計雙噴水推進系統,形成集轉速控制、主機冷卻、縱傾調節等多元功能的綜合推進系統。在實際應用中,該智慧救援無人艇可以廣泛用於海難救助、海洋勘探、智慧滅火、海底救助等多個領域。
翼滑式智慧救援無人艇
武漢理工大學:動脈涌流——一種船用集成電機驅動泵
這是一種船舶/水下航行器用集成電機驅動泵(Integrated Motor Pump,簡稱IMP),該泵將泵殼、驅動電機、葉輪、導葉和水潤滑軸承高度集成,同時取消了傳統水泵電機到葉輪的傳動軸和密封裝置,使泵體較當前船用離心泵結構更加緊湊。該泵體本身可集成安裝在流體管道上,組成管道的一部分,使得泵體本身不佔用機艙地面空間,同時可顯著降低噪音水準,實現無泄漏和簡化船舶機艙管路佈局,節省船舶設計和建造成本。
船用集成電機驅動泵“動脈涌流”
中國海洋大學:應用於海星災害治理的氣動柔性機械臂ROV
山東省青島市目前海星氾濫嚴重,地籠網捕撈選擇性差、時效性差,於是中國海洋大學設計了一款氣動柔性機械臂ROV。該機械臂所具備的自製形約束型氣動肌肉,織網束縛型氣動肌肉等柔性驅動單元,解決了柔性驅動領域的強度和方向問題。其通過大臂並聯肌群,小臂並聯肌群,攜帶蜂窩氣動網絡柔性觸手實現海星捕撈。
應用於海星災害治理的氣動柔性機械臂ROV
上海海事大學:智慧海事水上航行器
智慧海事水上航行器由結構佈局和電控系統兩部分組成。智慧海事水上航行器採用流線型設計,整體細長,船身設計輕盈、靈活,排水量大並且能有效降低水的阻力。船艙上部架有多路紅外接收器,尾部採1個直流電機和1個舵機控制船體前進和轉向,控制靈活、方便、高效。
智慧海事水上航行器
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洋鋼樁智慧無損水下機器人
我國近海現存數千座導管架和風電塔裝平臺,保證水下關鍵部件的結構完整性,對海洋強國戰略的實現意義重大。海洋鋼樁水下檢測機器人擁有3個主動自由度和1個被動自由度,最大工作水深300米,已通過打壓測試,相容多種探頭,負載10公斤,最大檢測速度大於200毫米每秒。
海洋鋼樁智慧無損水下機器人
本次賽事緊密結合行業高校優勢和特色,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産學研一體化發展,拓展船海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空間,切實增強船海及相關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原創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為行業打造高層次、應用型船海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儲備力量,並鼓勵優秀作品走向社會、走向市場,促進相關成果的推廣和孵化。(西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