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隴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逐步致富”的總體目標,按照“黨組織覆蓋到位、就業解決到位、産業發展到位、管理服務到位”的工作思路,紮實推進易地搬遷後續幫扶工作,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
寶雞隴縣移民搬遷後群眾居住的房屋航拍圖
堅持黨建引領,提升後續幫扶組織力。寶雞隴縣按照“基層黨建+後續幫扶”工作思路,根據安置點規模和搬遷黨員數量,採取“獨立建、聯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在3個相對獨立、規模較大的鄉鎮搬遷安置點成立社區,建立了1個黨委、2個黨支部,在村級安置點成立黨小組,嚴格管理搬遷黨員,提升安置點黨組織的組織力。為充實服務群眾的幫扶力量,為33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選派幫扶工作隊,相關工作隊員進駐,“全天候”開展幫扶工作。
寶雞隴縣移民搬遷後群眾居住的房屋圖
注重協同作戰,提升就業創業服務力。寶雞隴縣積極推行“黨支部+X+搬遷戶”就業模式,採取“點對點”輸出一批、社區工廠吸納一批、公益崗位聘用一批、自主創業一批等方式,在搬遷社區設置服務窗口,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培訓、社保等綜合服務。同時,加強就業政策宣傳和就業情況監測。同時,在蘇陜工業園區的帶動下,寶雞隴縣建成以手工藝品製作、服裝裁剪加工、電子設備加工等項目為主的社區(扶貧)工廠13個,吸納搬遷群眾600余人,戶均增收1.5萬元。同時,隴縣將技能培訓作為搬遷群眾創業就業的“第一引擎”,由鎮村黨組織牽頭“點菜”,就業服務中心配合“上菜”,面向搬遷群眾分類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實訓、以工代訓等技能培訓40期,受惠群眾達到2500余人次。
創新産業模式,提升增收致富引導力。産業一頭連著搬遷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主引擎”。近年來,寶雞隴縣依託奶山羊、蘋果、中蜂等優質産業,全面推廣“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探索土地資源開發、特色産業帶動、閒置資産盤活、鄉村旅遊集成、村企聯合經營5種集體經濟發展類型,2210戶搬遷群眾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等方式當上股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從3家龍頭企業當中選聘45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成立“山羊衛士”“蘋果管家”“香菇保姆”三支技術服務隊,為有意願發展産業的搬遷群眾開展技能培訓。
寶雞隴縣移民搬遷後群眾居住的小區圖
開展暖心服務,提升基層治理管控力。寶雞隴縣積極構建以鎮村黨組織為中心,遷入地村委會(社區)為主體,遷出地村委會為補充的組織管理服務架構,建立平臺化辦理事項、網格化規範管理、多元化矛盾調解、社會化物業保障的自治體系,共同做好搬遷群眾管理服務。為了讓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的環境,在鎮級搬遷社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站點,寶雞隴縣定期開展道德評議、移風易俗、孝老愛親、文明創建等活動;在村級集中安置點,組建了以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為主的志願服務隊,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的基礎上,鼓勵大家主動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確保搬遷群眾的生活無憂。(隴縣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