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陜西省寶雞市多輪核酸檢測工作的陸續開展,“渭濱五寶”系列貼紙引起市民廣泛共鳴,“蒲公英寶寶”“赤松茸姑娘”等農産品卡通形象受到追捧。“渭濱五寶”之所以能向廣大市民傳遞抗疫必勝的信心,源於農産品品牌在鄉村振興中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發揮的良好效果。
面對城郊農村多為低山殘垣坡地,耕地量少,傳統農業産業效益低以及“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等現狀,寶雞渭濱區推行“組織聯建、黨建聯抓、黨員聯動、項目聯營”的村企“四聯共建”促振興工作機制,有效破解城郊鄉村發展困局,走出了一條村企優勢互補、聯建共贏的發展道路。
培育有“匠心”的農民
金秋九月,一串串飽滿剔透的葡萄挂滿枝頭,寶雞渭濱區石鼓鎮劉家村農戶已經忙了起來。葡萄長勢過猛容易影響品質和口感,必須逐串疏果,剪去過大過密的葡萄,保證每串葡萄大小均勻,每串挂果數量在60顆左右。
“以前果子結得越多越好,現在不同了,産量低些不打緊,品質提上去賣價才更高。”該村村民楊仕軍主動向寶雞渭濱區石鼓現代農業園“葡萄匠人”農業産業技術服務隊學習技術後,收入翻了幾番。
産業幫扶技術黨員先鋒隊對當地村民進行培訓
寶雞渭濱區採取“外引內聯”涉農專家特派員的形式,組建44支産業幫扶技術黨員先鋒隊,舉辦各類技術技能培訓班16期,培訓農業經理人、種養大戶、鄉村匠人、鄉土專家等高素質農民820余人。寶雞渭濱區先後創建3個創業孵化基地和8個標準化創業中心,設立食用菌、花椒、大櫻桃、中藥材種植4家區級公共實訓基地,圍繞各村農業産業發展實際培育集聚人才,為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寶雞渭濱區電商協會聯合郵政公司對大櫻桃、葡萄等種植戶進行微視頻抖音直播帶貨和快遞業務培訓,培養農村電商直播帶貨人才100余人,讓秦嶺北麓的優質農産品插上網絡翅膀銷往全國各地。
種出有“品牌”的農産品
“沒有規模,品牌就無從談起。目前我們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150多畝,建立食用菌大棚4萬多平方米,産量上去了,卻面臨著生鮮農産品附加值低、不易保存等難題。”寶雞退役軍人孟保領説道,“隨後研發出的菌醬、菌茶、菌酒、即食脆片、珍菌湯包等系列精深加工産品延長了食用菌産業鏈,也不斷豐富起我們的品牌。”品牌效應帶來良好經濟效益。寶雞渭濱區“紅菇”産業為163戶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促進農民致富。
千畝玫瑰産業觀光園
寶雞渭濱區成功叫響“蒲豐佳禾蒲公英、秦嶺瑾瑜紅玫瑰、綠澤佰旺赤松茸、龍山玉珠好葡萄、坡地旱作大櫻桃”渭濱“五寶”農産品品牌,讓農産品品質更優、賣出好價。
打造近郊“網紅”地農村
近期,“職工鵲橋會”在寶雞渭濱區高家鎮上川村日兆山谷營地成功舉行,心曠神怡的田園風光促成29對情侶牽手成功。該區以“村合作社+投資公司”模式打造的天幕露營區、“一分田”等項目,為當地市民提供了近郊休閒納涼的好去處,為農旅融合注入鄉村振興新活力。
日兆山谷營地
寶雞渭濱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説:“渭濱區依託主城區區位優勢,聚焦‘1+3+12’的總體部署,緊盯‘全域鄉村旅遊示範區’1個中心,以茵香河、清姜河、晁峪河流域為核心建設3個鄉村旅遊綜合體,以茵香河村等12個村為重點建成鄉村振興和鄉村旅遊示範村,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體驗園、研學基地等新型産業和業態,做長做強鄉村旅遊産業鏈。”
自開展項目聯營以來,寶雞渭濱區以千畝玫瑰産業觀光園、如意茵香小鎮為載體,沿線4個村的鄉村旅遊和康養小鎮項目相繼建成,統籌謀劃上川村農耕體驗園、厥灣村油桃採摘基地等“五園五基地”共10個重點項目,先後建成石鼓現代農業園、晁峪田園綜合體等“四大産業板塊”,讓農旅融合釋放出鄉村振興新動能。(渭濱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