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對外簽訂的電量分析服務合同正式生效,實現了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從數字化轉型向科技成果轉化的零突破。本次項目的實施,打破了長期以來公司數字化成果只在內部無償使用的尷尬局面,為國家電網公司通過知識産權轉化的方式,以市場化手段在全社會更大範圍推廣數字化成果樹立了典型樣板,是數據資産化、成果市場化的創新範例。
今年以來,為發揮統計數據的輔助決策作用,提升經營管理水準,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組織開展了月度電量分析工作,從陜西省各地市、西鹹新區各行業、基層各單位、屬地各區域四個維度,對西鹹新區用電情況進行研究,以《電量分析月報》的形式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決策支撐。由於電量分析數據來自西鹹客服中心、各基層單位、省公司發展部等多個渠道,數據處理工作量較大,工作初始階段,從數據收集到月報完成需要近3周時間,導致分析結果發佈較為遲緩。
為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加快項目進度,在省公司科技數字化部的大力幫助下,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配合思極公司工程師啟動了《電量分析月報》的軟體研發工作,並組建了以灃東勞模工作室吳延超同志為骨幹、以各部門電量專責為成員的柔性團隊,對內分析電量數據的差異性,對外對接客戶需求,協調軟體開發的進展。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初步完成了《西鹹新區電量分析月報》自動生成的預期目標,該軟體通過對多部門、多專業數據的自動計算,將原來近20天的人員工作量壓縮到2天自動完成,大幅縮短了數據處理時間,實現了電量數據的深入挖掘與自動分析,充分展現了數字化轉型對業務效率提升的優勢。
自今年7月份起,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向西鹹新區管委會進行電量分析成果報送。西鹹新區管委會高度認可電量變化對本地經濟分析、政府決策支撐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在西鹹政務平臺上進行分析成果展示。為此,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及時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遞交了軟體著作權的申請,迅速將數字化成果轉化為科技服務類産品,並促成省公司雙創中心——國網(西安)環保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以每月提供電量分析服務的形式,與西鹹新區政務平臺的總包單位——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成功簽訂合同,實現了公司科技成果轉化的零突破。
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電量分析數字化》項目從全省、地市、分公司和區(縣)4個層級對售電量的波動情況進行了圖文並茂的分析,不僅方便了各地市供電公司內部的企業管理,而且還可為各地市和區(縣、開發區)兩級政府提供輔助決策服務,充分體現了電量大數據的經濟價值,為全國各地供電企業探索能源數字經濟的藍海市場樹立了榜樣。
下一步,國網西鹹新區供電公司將以國網“雙創”政策為指引,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導向,建立常態化的科技創新機制,通過柔性團隊的項目機制,放手培養基層一線的年輕職工,給創新者以機遇,讓有為者發揮才幹,讓一批高素質的業務人才脫穎而出,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更多優秀的基層骨幹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文 陳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