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臨渭區副區長、應疫辦常務副主任阮光民就臨渭區最新疫情動態和各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作介紹。
12月5日,臨渭區報告感染者16例,其中10例為居家隔離發現、3例為集中隔離發現、3例為閉環管理重點人員篩查發現。目前,臨渭全區共劃定高風險區12個、風險點位55個,均已得到有效管控。本輪疫情主要有兩條來源:一是外地密接人員返回居住地引發社區傳播,主要在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二是河北等疫情高流行省份輸入性病例續發家庭部分傳播。
發佈會現場
疫情發生後,臨渭區嚴守輸入關口、快速處置疫情,按照“先控後調、邊控邊調;先粗後細、控調結合”的原則,成立快速流調工作指揮部,“三公”人員集中辦公、聯合作戰,深挖細查感染者活動軌跡和接觸人員。
截至目前,臨渭區已管控B類密接1072人,居家風險人員5460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同時,臨渭區狠抓社區管理,結合“二十條”優化措施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制定了《居家管控服務人員管理辦法》,明確職責任務、激勵措施和保障機制,確保管理對象路途不亂跑、居家不外出、核酸按規做、服務不斷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強化“五包一”“日排查”“零報告”等工作機制,動員135名退崗領導幹部、3000余名黨員幹部下沉社區、村組,切實做好卡點值守、排查管控、服務保障等工作,織密築牢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網絡。
針對臨渭區中小學生返校臨時調整情況,阮光民説:“進入12月,臨渭區疫情持續好轉,基本可防可控。為進一步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發展,儘快讓孩子們回到學校,感受校園生活的氛圍,臨渭區擬定12月6日恢復線下教學,因臨渭區目前有多個高風險區,為保障全區學校、幼兒園安全穩定,組織專家進行研判,根據第九版方案中‘對近7天內有低風險區旅居史的人員,要求3天內完成2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以上)’等有關規定,臨渭區于12月3日下午通知學生在返校前落實2次核酸檢測。期間,由於組織不週密、配合不到位,通知有點晚,導致大量學生及家長在深夜排隊等候開展核酸檢測,讓學生們受了凍、讓家長們受了苦,對此,我代表臨渭區應疫辦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12月5日,臨渭區對重點區域開展了核酸檢測,發現還有不少風險和潛在隱患。為最大程度保護每一個孩子、每一名老師、每一位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經反復研判,臨渭區決定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分學段、逐步恢復線下教學,12月6日,先讓寄宿條件相對好一些的高三年級師生返校,並嚴格落實封閉管理。其他年級繼續開展線上教學,隨後根據疫情形勢,逐步安全有序返校。(文/圖 吳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