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靖邊縣王渠則鎮:黨建“一面旗”引領鄉村“一盤棋”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2-21 14:35:09

  今年,榆林市靖邊縣王渠則鎮以“抓黨建促發展”主題,以“生態立鎮、産業富鎮、商貿活鎮、和諧穩鎮、農旅靚鎮”為主線,積極打造“黨建+”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動能,打造美麗鄉村新風貌。

  “黨建+産業”激活鄉村振興發展動能

  王渠則鎮結合地域優勢、緊盯市場需求,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圍繞“萬畝蔬菜”種植基地這一主線,堅持政府搭臺、以引促育、以補促育的原則,深入挖掘本地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産業,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産業。

  2022年,鎮黨委、鎮政府以代黃口村為試點,向上爭取拱棚項目6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000畝,積極引導群眾改變陳舊的種植觀念,打造高標準設施蔬菜樣板1處,試驗示範種植設施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以點帶面增強群眾發展設施蔬菜的信心,促進全鎮設施蔬菜産業健康發展。當年,全鎮發展大田蔬菜種植面積達1萬餘畝,有效破解了王渠則鎮多年來“以工代農”的發展難題。同時,該鎮在長渠溝村建立小雜糧試驗示範田6600畝,用於示範種植黃芥、蕎麥、向日葵、穀子、糜子、豆類等。參試品種達73個,大面積推廣種植品種16個。

  畜牧業是王渠則鎮的傳統産業,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補板,全鎮按照“穩豬、擴羊、增雞”的發展思路,逐步改良現有品種,推動養殖業向科技化、規模化、效益化發展。今年,全鎮生豬飼養量為0.75萬頭,羊子飼養量3萬餘只,家禽飼養量2萬餘羽,完成人工種草3000畝,有效保證了草畜同步發展。

  “黨建+社會治理”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王渠則鎮以創建平安鄉鎮為載體,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活動為抓手,大膽創新、勇於探索、開拓進取,現已初步形成黨政齊抓、全民參與、上下聯動、縱橫協調的“135”群防群治社會治理體系,有效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全鎮經濟快速發展。

  一支紅袖章隊伍,王渠則鎮以村為單位組建、登記備案、配發標識、監督管理,全鎮共有8個紅袖章巡防中隊,隊員40名,紅袖章隊伍除了安全巡防外還積極參與巡防區域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格化管理信息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三級聯動機制,王渠則鎮建立鎮平安創建群防群治工作機制,村級平安創建群防群治工作機制,紅袖章巡邏機制。發揮五項職能,情報信息員收集綜治維穩的信息,糾紛調解員加大矛盾糾紛的調解,治安巡防員加強社會治安和封山禁牧的巡防,法律宣傳員加大法律法規和掃黑除惡的宣傳,安全檢查員維護好交通秩序的安全。

  “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擦亮鄉村振興文明底色

  為著力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品質,該鎮劃分11個衛生責任區,制定王渠則鎮環境衛生“三包五化一結對一提升”長效工作機制,選聘6名環衛工人,成立王渠則鎮環衛所,以“五村兩線”為重點,全面提升全鎮農村環境衛生、生態文明的整體水準。

  今年,該鎮組織動員黨員幹部及群眾800余人次、動用機械120台次,對鎮域內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生活垃圾、殘垣斷壁等進行清理整治,共清理垃圾200噸、刷樹2萬餘株、發放宣傳材料6000余份、製作宣傳橫幅70條等,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新建衛生廁所81戶、改造衛生廁所18戶;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對域內河道垃圾進行了清理。

  “黨建+合作社”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王渠則鎮堅持發揮基層黨建“核心引擎”作用,將支部建在産業鏈上、能人聚在産業鏈上、群眾富在産業鏈上,積極推行“黨建+合作社”發展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走出一條村強民富的新路子。

  蔡家峁村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民心的核心作用,按照“黨建+合作社+農戶”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發展集體經濟組織,大力發展養牛産業,可實現年利潤12萬元以上。

  長渠溝村集體經濟石磨蕎面加工廠投産後年産值可達50余萬元,可有效輻射全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解決當地村民就近就業。(文 白淩燕 劉浪)

編輯:趙浚喆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