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3時,陜西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圍繞陜西高品質發展作大會發言。陜西省政協委員,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琳,圍繞《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鑄就新時代陜西文藝事業新輝煌》作發言。
陜西省政協委員,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琳
張琳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為新時代繁榮發展文化藝術事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陜西文化藝術戰線強隊伍、抓活動、出精品、推人才,文化生産不斷繁榮,文化人才迅速成長。但也存在文藝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不夠清晰;文化産能釋放不夠,對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支撐不足;文藝精品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張琳提出幾點建議: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標定陜西文化發展新方向新目標。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巨大的文化遺産、著名文化品牌和精神價值源頭,然而實際發展水準與資源優勢不匹配,必須對陜西文化發展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陜西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系統梳理陜西文化資源,標定陜西文化的新定位、新方向、新目標,確立陜西文化資源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方法、新途徑。
“例如,通過文藝作品的創造性轉化,促進文化産業和旅遊業實現其自身價值,通過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實現文化數字化智慧化發展,使其更好地對外傳播。”張琳説,要整合各方資源,凝聚社會力量,推動文化軟實力有效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指標、硬擔當,為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貢獻陜西力量。
二要大力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實現文藝從“高原”到“高峰”的跨越。文化繁榮發展的永恒主題是推出精品力作。陜西省目前還存在文藝人才斷層、後繼乏力的現象,中青年文藝家極少進入國家級協會主席團;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張琳表示,應牢牢把握陜西作為中國革命文藝搖籃的地位優勢,抓好黨史題材、革命題材影視作品創作,把黨治國理政的故事講得越來越精彩,讓黨風華正茂的形象越來越閃亮;建立健全文藝精品創作資助扶持、考核評估、表彰激勵等機制,修訂完善《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財稅政策的意見》,加大精品生産的扶持力度,細化政策措施的落地辦法,做到事事有人管有部門抓,避免束之高閣;加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力度,以項目化、清單化聚集用好市場資源,做大做強“文學陜軍”“長安畫派”“西部影視”“陜西戲劇”等特色文化品牌,輻射帶動各藝術門類同步發展,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三要實施數字文化強省戰略,以科技與文化旅遊融合推動産業發展。陜西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打造文化強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切實擔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責任。從文化産業來講,陜西産值還不及全國平均水準,必須以更加務實可行的舉措,細分發展要素,量化考核指標,加快推進《陜西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遊産業實施意見》的落實。張琳表示,要整合調動各方力量,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豐富旅遊內涵、用旅遊帶動文化傳播,打造兼具文化和旅遊特色的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新引擎;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新媒體等新興文化業態,積極培育新型文化企業和文化消費模式,推動重大文化成果數字化、産業化,以科技賦能文化創新創造;加強數字文藝資源庫建設,搭建文藝人才、文藝作品、志願服務、文藝兩新、展示交易的數據平臺,在“雲端”構建文藝發展新高地,努力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藝服務供給體系。
四要實施夯基固本工程,打造陜西文化新形象。文化陣地建設是文藝創作生産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因各種原因,陜西缺少一個面向廣大文藝家,聚合人才培養、藝術創作、志願服務、學術交流、會議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線上與線下“文藝工作者之家”。這既與陜西文化大省的地位不適應,與兄弟省市有差距,也不利於文藝隊伍的壯大和文藝事業的高品質發展。張琳認為,應以13個專業文藝家協會為主體,建設“陜西省文化藝術中心”,打造集文化事業、文化産業于一體的多業態文化聚集區。“長安畫派”作為我省重要文化標識,長期以來因缺乏收藏展示場館,導致很多珍貴作品流失外省、人才隊伍鬆散、品牌影響力削弱,建議將長安畫派美術館列入全省重大文化項目進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