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上午,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開幕,陜西省代省長趙剛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陜西將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革命文化;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陜西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陜西省政協委員、鳳縣革命紀念館長馬海燕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説。
馬海燕表示,當前,陜西在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方面,整體性的規劃和頂層設計有待提升,系統性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馬海燕建議,要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完善扶持政策,增加紅色文物遺跡保護重點項目建設的經費補助,增強紅色創意産業的發展。在紅色旅遊的整個宣傳行銷方面推出一攬子扶持政策,統籌紅色資源,避免單打獨鬥。
針對紅色文化資源研究保護互動交流不充分、紅色文化研究協同發展能力較弱等問題,馬海燕建議,要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區域的融合發展,積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實現品牌化經營;深度連結紅色産品開發、紅色文化研究、紅色線路整合、市場培育、客源共享、服務共融等,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聯動合作,推進交流合作與協同發展。
“2022年,鳳縣革命紀念館獲評為國際3A級景區,今年政府報告中提到了4A級景區創建,這是我們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作為鳳縣革命紀念館館長,馬海燕表示,下一步,鳳縣革命紀念館將致力於提升服務標準,專注紅色文化傳承事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建設一流人才隊伍。同時,其也將強化品牌建設,加強區域聯動,做好特色紅色品牌,充分發揮紀念館“紅色基因庫”作用,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為譜寫陜西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提供鳳縣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方案”。
另外,馬海燕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基層山區縣紅色資源的發掘、保護和利用,加大對革命文化保護傳承的支持與發展,推動紅色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向鄉村覆蓋。(文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