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同時也以其意境深雋、韻律精妙收穫了不少國外粉絲。
有這樣一位遠在韓國晉州的友人,他不止酷愛讀詩,偏愛七言律詩,以李頎、白居易為偶像,更愛寫詩,在臉書等社交平臺上擁有許多“詩詞粉絲”。他叫李炳植,是晉州市政府國際通商係漢語翻譯。
學詩,感受漢語言的精妙
《夢遊城墻燈會》
小年瑞雪兆豐年,城墻燈會迎新年。
金碧輝煌三十里,古都長安皆斑斕。
賞燈百姓把願許,萬國遊客共度歡。
萬里執友送月影,夢回盛唐夙已圓。
如果告訴你,這是一位韓國人的詩作,相信你也會像記者一樣豎起大拇指。
“西安城墻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燈會,這與我們晉州市的流燈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城墻燈會的規模卻更加宏大。”燈火璀璨、流光溢彩的西安燈會讓李炳植讚嘆不已,他特別為此作詩併發表在社交平臺後,引起海外各國網友的點讚評論,表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對中國詩詞的熱愛是祖傳的。”李炳植向記者展示了祖父和父親讀過的詩書、寫下的詩篇。久經歲月,宣紙泛黃,但祖父喜愛的《長安道中早行》仍然字字清晰,而父親力透紙背的書法條幅(豎式)也懸挂于書房一角。
“耳濡目染,我從小對漢字便産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開始自學《千字文》。大學時讀中文系,從此將漢語認定為第二母語。”李炳植對語言學習有很深的造詣,除了中文他亦能熟練使用英語和日語。
學中文不易,學習古詩詞更是難上加難。“外國人讀的唐詩宋詞大多是翻譯後的文本,先把詩詞翻譯成現代漢語,再從現代漢語轉譯成韓文或英文,然而詩歌的美感來自修辭藝術,經過翻譯者重新創作之後,詩詞的意境便大打折扣。”李炳植鑽研漢語,學修辭藝術、練文字音韻,讀得懂詩詞中的意境之後,便更加入木三分,看得透語言背後隱藏的含義,這也讓他從中文原版詩詞中,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場景。
國學大師錢穆在《談詩》中説,讀詩不是為了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而是學會欣賞,通過欣賞接觸到更高級的人生,獲得一生中無窮的安慰。對此,李炳植深有同感。
讀詩,讀一首快意人生
電話中,李炳植開朗健談,中文發音標準,音調十分輕鬆,愉快地與記者分享讀詩所得:“中國詩詞運用的古漢語,是我心中最好的詩歌語言。它將意會發揮到了極致,特別鍛鍊我們的感受力。”
在眾多古詩詞中,李炳植偏愛唐代詩人李頎所作的《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他説,讀這首詩就像聆聽一場音樂會,詩人用文字描繪了琴聲的變化,描寫細緻入微,人物形象生動,讓抽象的琴聲有了美妙具體的形象。
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在李炳植的心中佔有重要位置。“‘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讀到這裡,仿佛視覺與聽覺這兩種感官同時立體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李炳植説,詩歌能提升我們對美的感受力,詩歌裏的歲月柔軟、風物沛然,山川四季浩浩湯湯,有明月關山,大漠孤煙,有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經年累積,讀得多了,漸漸地李炳植也開始寫詩。“古詩詞是一種非常凝練、濃縮的語言形式,講求平仄與用韻。寫詩時,我會反復研讀,感受詩中的韻律,用詞推敲再三,韻律對了,一首詩也就成了七八分。”
寫詩,這裡有長安城的日與夜
西安與晉州的市花同為石榴花,作為友好城市,兩市聯袂打造了“石榴花之春”中韓文化交流活動,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十屆。以此為契機,2016年兩市正式結為友好城市。通過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賽、西安·韓國周、晉州論介節和南江流燈節等賽事活動,兩市的交流日益深入,友情日漸深厚。
李炳植熱愛中國和中國文化,自擔任晉州市政府漢語翻譯以來,他多次訪問西安,自此結下與西安的不解之緣,親身見證了兩市友好關係的深入發展。
多年來,李炳植保持著每年創作50首詩的寫詩進度,不曾中斷。他會將這些詩詞裝訂成冊與親朋好友分享。其作品中不乏表達自己對西安誠摯情感、讚頌西安晉州兩市友好的詩歌。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在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中,描寫了長安城裏寬闊的主幹道連接著四通八達的路網,路上的香車寶馬絡繹不絕。“初見西安,唐詩中的意境隨處可尋。這首詩描述的長安城的日與夜,真真切切展現在我眼前,詩中用各個細節鋪陳出的唐代長安城生活全景,此刻全都立體了。筆直寬闊的長安南路,車輛穿梭于永寧門下,天氣晴好時,遠遠得以望見終南山的輪廓。”李炳植眼中的西安,充滿詩意。2019年9月12日,李炳植在西安參加完兩市交流活動後,在大唐不夜城看到隨處可見的詩詞名家著作或鐫刻于路燈之上,或懸挂于樹梢之間,他有感而發寫下:
《長安不夜城詩人》
曲江重演盛唐幻,萬國遊客感驚欣;
謫仙詩聖歌輝煌,王孟韋柳頌璀璨。
高岑罷吟出塞寒,樂天詩迷奏管弦;
請君今宵共暢懷,韆鞦盛世揮杯談。
“西安是我的精神故鄉。”在談到未來西安與晉州兩市的友好交流時,李炳植説,“兩市因石榴花結緣,‘石榴花之春’活動已成為中韓兩國城市友好交流的品牌活動,更加期待今後進一步促進這項活動由文化交流向經貿等多領域發展,帶動兩市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希望能早日與西安的朋友們相聚,期望今歲石榴花更紅,牽手同賞其鮮艷。”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閆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