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腔:傳承有火種 賡續有活力
來源:西安晚報  |  2023-04-18 09:00:40

西安秦腔:傳承有火種 賡續有活力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418084909

  《美猴王》劇照  主辦方供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作為西安市文藝院團的“生力軍”,西安演藝集團秦腔委培班學員們在經過六年系統、專業的戲曲表演學習後,終於在今春迎來了正式“畢業”——4月15日至5月9日,西安演藝集團秦腔委培班畢業彙報演出暨西演·青年團建團一週年系列演出,在易俗大劇院鳴鑼登臺。從經典大戲《白蛇傳》,到精彩匯聚的《美猴王》,秦腔青年們將六年所學技藝匯入19場、共30部(折)劇目中,向古都西安奉上春日裏的“秦腔大禮包”。

  六年磨礪 舞臺呈現見功夫

  作為西安市“新生”的戲曲院團,西演·青年團由知名戲曲導演何紅星任團長,名家張濤、王國權任副團長,聘請6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竇鳳琴、李東橋、譚建勳、王新倉、屈巧哲、李淑芳為藝術指導。同時選派西安演藝集團秦腔傳習中心數十位資深專業老師駐團進行日常教學與藝術指導。

  自2022年4月15日正式成立以來,西演·青年團以西安演藝集團秦腔委培班學員為演員班底,排演了青春版秦腔《白蛇傳》《楊門女將》《雁蕩山》《生死牌》《啞女告狀》《竇娥冤》,大型神話秦腔武戲《美猴王》,以及摺子戲《挂畫》《頂燈》《三岔口》《拾玉鐲》《扈家莊》《打焦讚》《鬼怨·殺生》《徐策跑城》等五十余部(折)劇目。

  以劇育人,以演促學——記者從西演·青年團了解到,該團此次以30部(折)劇目的震撼演出規模面見古城觀眾,除了檢閱學員們的6年學習成果,也希望通過“秦腔經典傳承”的主題,鍛鍊、推出一批優秀青年演員,真正做到出人齣戲,服務城市文化生活,豐富古城戲迷的觀演需求。

  據悉,在此輪演出中,除了初出茅廬的秦腔青年們集中亮相外,西演·青年團“梅花獎”導師團隊李東橋、竇鳳琴、譚建勳、屈巧哲、張濤、李淑芳、王新倉,以及侯紅琴、齊愛雲、惠敏莉等“梅花獎”得主也將登臺獻藝。劇目方面,不僅有“全學員”版的《美猴王》《白蛇傳》《楊門女將》《生死牌》《竇娥冤》等,還有“老中青少”四代演員聯袂演繹的《清風亭》《十五貫》《雙官誥》《周仁回府》等。同時,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陜西省戲曲研究院三團也將分別帶來《貂蟬》《鍘美案》《母子恨》《穆桂英大破洪州》四場恭賀演出。

  青春陣容 颳起秦腔清新之風

  “今晚的摺子戲演得出彩,是個好開頭!相信你們未來的演出一定一場更比一場好。”4月15日晚,作為此次系列演出的首場演出,西演·青年團摺子戲專場率先上演,演出結束後,張四全和姜暉兩位戲曲界名家,向臺上的年輕演員們伸出了大拇指。作為曾與這批青年演員朝夕相處的排演老師,張四全和姜暉表示,非常榮幸能成為這批青春洋溢的秦腔青年的“成長見證者”,“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成為秦腔舞臺棟樑,我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

  在摺子戲專場之後,4月16日晚,青春版《白蛇傳》閃亮登場。《白蛇傳》是一部經典傳統劇,講述了白素貞與許仙的愛情故事,此次西演·青年團排演的該劇,以小生、小旦、武旦為主,各行當兼具的唱、做、打並重,呈現了劇團的整體風貌。小演員們在舞臺上精神抖擻,陣容整齊,武戲利落,文戲出彩。雖是傳統劇,但經過精心編排設計的該劇,充分體現了年輕演員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也不失青春活力的一面,讓觀眾耳目一新。

  而在4月17日晚登場的大型秦腔古裝神話劇《美猴王》,同樣是匯聚西演·青年團全陣容的一場精彩群戲。在戲曲界,由於對演員動作戲份要求極高,“猴戲”不易排是公認事實,而西演·青年團版《美猴王》首演時,也因此引發了許多戲迷的“追劇效應”,被業內視為秦腔舞臺的清新之風——青春朝氣的舞臺上,群猴騰躍,演員們憑藉著精彩絕倫的武戲程式和技藝,展現青年實力,將孫悟空和各路人物鬥法嬉戲的生動情節,活靈活現地塑造在舞臺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安演藝集團秦腔委培班畢業彙報演出暨西演·青年團建團一週年系列演出,也吸引了不少外埠戲曲名家到場觀摩。演出中,西安年輕演員們體現出過硬的基本功,讓武利平、華雯、王錦文等外地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連連稱讚,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學戲的模樣,“孩子們的基本功非常紮實,能看得出他們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為他們點讚,為西安對戲曲藝術生力軍的培育點讚!”(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