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榆林市府谷縣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綜合治理的原則,持續開展撂荒地整治攻堅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防止“非農化”,充分喚醒“沉睡”資源,大力提升農村土地利用率,努力為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注入“源頭活水”。目前,推動全縣完成撂荒地復耕復種面積3.13萬畝。
政策激勵治“撂荒”。府谷縣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公眾號、抖音等宣傳媒介,廣泛宣傳糧食安全、支農惠農政策、撂荒耕地治理措施等內容,教育引導農戶認清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出臺《府谷縣從嚴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推行“田長制”實施方案》,建立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的“三級田長”網格化管理機制,形成“村村有田長、月月有巡查、件件能報告、事事有落實”的工作管理模式,實現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全覆蓋;探索發展宜居、宜業、宜遊庭院經濟,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動員引導群眾開展撂荒地治理和復耕復種。
幹部帶頭治“撂荒”。府谷縣召開鄉村振興、糧食安全工作相關會議,支持鼓勵幹部職工利用好閒置耕地,大力實施糧食種植,帶頭開展好糧食安全工作。同時,引導幹部職工督促親屬不撂荒、不閒置耕地,協調做好土地流轉、代耕代種,鼓勵種糧大戶、村集體進行整合種植,確保耕地不荒、糧食增産、農民增收。
高效管制治“撂荒”。府谷縣全面開展撂荒地清理排查工作,摸清耕地底數,採取“1+N”包保方式,由幹部對未種糧或種糧物資儲備不足的農戶進行動員引導;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組織引領作用,對棄農經商、長期外出務工等無力耕種農戶的耕地進行託管並復耕復種;大力開展耕地管制,對棄耕拋荒超過兩年又不接受委託管理的,採取責令其限期復耕、收回發包耕地經營權、停發涉農補貼等方式,切實提高撂荒土地利用率。(文 樊仲森 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