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楊淩看示範】全鏈條指導 産業發展“牛氣沖天”
來源:秦聞  |  2023-06-19 17:42:15

  三秦都市報—秦聞迅(記者 孫建恒圖 王奔)6月18日,寧夏海原縣雨後初晴,雲霧散開,在連綿的山脈腳下,健壯肥碩的牛群慵懶地散步在各個園區裏。

【走出楊淩看示範】全鏈條指導 産業發展“牛氣沖天”

  2019年10月,海原縣政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及華潤農業有限公司三方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肉牛試驗示範基地。基地涵蓋産業發展、遺傳改良、飼料開發、疫病防控、環境資源、産品開發等6個研究室和分子生物、動物營養、肉品質分析、動物醫學等4個實驗室,形成了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技術門類齊全的寧夏西海固高端牛産業研究院。

【走出楊淩看示範】全鏈條指導 産業發展“牛氣沖天”

  “西農大肉牛研究基地協助我們對肉牛的飼料進行分析,共同制定適合當地適養的配方。”華潤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秦順利説,在高校的引薦下,企業引進優秀母牛,延伸育牛産業鏈。

  産業的命門穴是基礎母牛,母牛是産業的基礎。近年來,在西農大團隊和華潤公司共同努力下,企業從肉牛品種改良、母牛擴繁、飼草料加工與配送、疾病防治與疫病防控、牛肉新産品開發、技術服務與人才培養等全方位開展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

【走出楊淩看示範】全鏈條指導 産業發展“牛氣沖天”

  “每天增重多少,都要算經濟賬。”寧夏高端牛産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清介紹,作為西農大試驗基地合作單位,華潤肉牛養殖基地已經培養了四代西門塔爾牛,體重在650公斤左右,身體都非常健康。“現在肉牛從200公斤提高到出欄的650公斤只需要11到19個月,比過去縮短了近一半時間,而且平均每頭牛能增加近2000元效益。”林清告訴記者,目前學校研究生在這裡做課題研究,生産中遇到的難題會在實踐中得到解決,“學生學到知識,企業問題得到解決,才能實現科研與生産雙贏。”

  “從母牛産後護理、飼料餵養等,林教授團隊全程陪同,現在犢牛存活率、增重效果都很明顯。”秦順利説,目前園區已經繁育一代至四代西門塔爾牛650多頭,安格斯牛300多頭。“我們也將學到的技術利用企業優勢推廣到基層,讓更多養殖戶受益。”

【走出楊淩看示範】全鏈條指導 産業發展“牛氣沖天”

  同樣享受到技術幫助的,還有薛套肉牛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岳貴看著健康的牛群,面臉笑容。“目前園區有300多頭牛,西農大專家團隊年年來指導,還經常帶領研究生團隊把成功的科研成果放在這裡試驗。現在牛的外觀、體型、健康都非常好。”李岳貴還打算年底增加存欄量,他相信有專家做技術鋪墊,産業發展會越來越好。

  2022年以來,西農大海原肉牛試驗基地緊緊圍繞寧夏草畜産業發展和海原縣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縣創建加強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和示範推廣工作。其中,富硒肉牛養殖與屠宰加工技術研究與示範進展良好,在海原海潤農業有限公司、海原海潤肉類食品有限公司分別開展了富硒肉牛飼養和富硒牛肉加工技術試驗和示範,通過給肉牛飼料添加適量富硒酵母,牛肉中硒含量豐富。還對富硒牛肉排酸、保鮮等加工技術進行研究,制定了富硒肉牛養殖與屠宰加工技術規程,使富硒功能牛肉生産和品牌打造進入新的階段。

【走出楊淩看示範】全鏈條指導 産業發展“牛氣沖天”

  “多年來,西農大教授團隊經常到企業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問題,對肉品進行化驗檢測,指導企業加工生産。”海原縣海潤肉類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有海説,昨天企業加工車間進行了試生産,從肉的品質和生産結果來看,效果都非常好。“企業將繼續以大學合作為基礎,派駐更多專家來到企業幫助發展,助力企業産品更加豐富,品牌更響亮。”

  據了解,海原縣肉牛産業已經成為農業的主導産業,群眾積極養牛的社會氛圍已經形成,全縣肉牛養殖數量約在15萬頭以上,基礎母牛存欄9萬頭以上。通過新技術推廣與應用,海原縣每年新增養牛經濟效益在3億元以上。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