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千歲美女“姍姍” ——漢陽陵裏的中考答案
來源:西安晚報  |  2023-07-24 17:59:27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724175047

“姍姍”助力十四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724175405

彩繪拱手跽坐女俑——姍姍

  緊張的中考結束後,“博物館題”又火了起來!

  那些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的家長們也許會説,萬一考到博物館這方面的習題了,孩子們已早早開始耳濡目染了。為此,還有家長髮出感嘆,“不參觀博物館,不了解歷史文物知識,現在的中考高考不好拿分啦!”

  雖然我們不應該把走進博物館學習狹隘地理解為“提分”,但這樣的感嘆卻從某種意義上提醒人們,重視博物館教育的必要性。

  本期,就讓我們跟著文物來答題,在漢陽陵裏尋找中考答案——

  “微笑彩俑”見證文明傳承發揚

  2023年陜西省中考語文試題中有這樣一道題:“姍姍”是誰?長得什麼樣子?

  粉面含春、鳳眼朱唇、黛眉黑髻、容貌俏麗、美麗恬靜……姿態嫻雅端莊的“美女”,具有典型的漢代女子特徵——這個美人就是“姍姍”。

  據悉,1998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漢陽陵的陪葬墓裏發現了一件西漢時期的女俑,她那完整精美的造型讓現場所有人感到震撼,出土20年後,也就是2018年她被正式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其實,當時與她出土的女俑有好幾件,但唯獨她因為五官清秀顯得很出眾,漢陽陵博物館的人也因此給她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姍姍!她柳葉眉,丹鳳眼,高鼻梁,櫻桃小嘴,鵝蛋臉,身體向右微微傾斜,雙手合攏在寬大的袖子裏,拱手的動作剛好把嘴遮住。她身著右衽直裾漢服,鑲著紅色的袖口和領邊,腰間係著一條玫紅色腰帶,衣服下襬寬大呈喇叭狀。她雙膝著地,臀部坐在腳後跟上,這種坐姿稱為跽坐,在秦漢時期還沒有出現凳子,人們大多席地而坐,跽坐是最標準的禮儀坐姿。她嬌美的面容和優雅的體態,生動地展現出西漢時期的服飾之美、禮儀之美,是中華禮儀文化重要的見證。

  因此,當她破土而出、跨越時空,攜帶著兩千多年前的風采,向我們“姍姍”走來時,以她為代表的“微笑彩俑”——漢陽陵出土文物國內巡展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每到一處,都能引起熱議。也正是因為她的美,她受邀前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時尚之都的法國,還是冰天雪地的瑞典,她的足跡遍佈歐洲、亞洲和美洲,作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載體,“姍姍”不正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再現和文明傳承發揚的體現嗎?

  深閨“美女”出圈走上國際舞臺

  如今,在“姍姍”的出土地——漢景帝陽陵遺址上,依託西漢景帝與王皇后陵園而建的一座佔地3000余畝的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巧妙融合了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在漢陽陵考古陳列館裏陳列著發掘出土的2000余件文物精品,向世人講述著漢代的歷史文化故事。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陽陵博物院深入發掘“姍姍”蘊涵的豐富文化內涵,持續開展“穿漢服 學漢禮”系列漢文化教育項目,向公眾講述漢服的歷史由來、變遷發展和傳承意義的同時,還可以讓公眾親自體驗漢代的基本賓禮,包括立容、坐容、行禮、迎賓、宴請等。參與者身穿倣古漢服,耳聽漢代禮樂,在漢服翩翩起舞之間感受禮儀之邦的文明。

  為了充分發揮博物館寓教于樂的功能,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開發了社會教育項目《姍姍來了——一個千歲的美女》,針對6歲至14歲的孩子設計了塗色遊戲、拼圖、摺紙、角色體驗、“姍姍”芭比、電子“姍姍”等6種互動體驗項目。

  塑衣式彩繪拱手跽坐女俑“姍姍”無數次載譽而歸! 2020年,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社會教育項目《姍姍來了——一個千歲的美女》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優秀教育項目。2022年,該項目被國際博協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年會評選為“2022年最佳教育實踐案例(全球五佳)”。自此,漢文化大使“姍姍”成功出圈,成為漢陽陵最具影響力的形象代言人和文化IP。

  這個項目,憑什麼從眾多博物館教育實踐案例中脫穎而出?

  首先,漢人、漢語、漢服……漢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統一階段,漢朝期間形成的文化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姍姍”形象源於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塑衣式彩繪拱手跽坐女俑,她出土于漢景帝陽陵的陪葬墓園周應墓中,周應是漢代的諸侯,身穿交領右衽深衣,衣領、袖口和腰帶均有色彩鮮艷的錦緣。此種服飾上下連體,因“被體深邃”而得名“深衣”,是當時最正式和典型的服飾。“無論是緊身素裹的深衣、清秀恬靜的面貌,還是拘謹溫順的神情、端莊典雅的氣質,以‘姍姍’為代表的塑衣式女俑,體現了中國漢族女性儒家‘中和含蓄美’的高度服飾美學思想。”西安工程大學教授劉冰冰如是説。“姍姍”的名字取自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原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後逐漸衍生出美人遲來的含義。“姍姍”為跽坐狀,是當時最正規的坐姿。她雙手抱拳,行當時最正規的拱手禮。女俑臉上帶著一抹優雅的微笑,隱約透露著內心的繾綣情緒,這被中國台灣美學大師蔣勳譽為“中國最初的微笑”,向後人展示著“文景之治”盛世下濃郁而溫和的生活氣息。

  其次,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社會教育部主任程艷妮説,《姍姍來了——一個千歲的美女》將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意蘊和博物館所承擔的教育功能有機融合,充分彰顯漢陽陵歷史文化特色和博物館公益文化教育職責,積極發揮博物館文化橋梁作用。該項目針對6-14歲的孩子共設計了6種互動體驗活動,即塗色遊戲、拼圖、摺紙、角色體驗、姍姍芭比、電子姍姍。姍姍塗色遊戲包括姍姍卡片、姍姍風箏、姍姍石膏塗色,幫助孩子們了解漢人的色彩喜好和顏料配比。漢服拼圖是布質的,設計較為複雜,由10多塊組成。當小小的布片變成漂亮的結婚禮服時,孩子們的自信心會得到極大滿足。與拼圖遊戲相同,目前共設計了9款摺紙,女士5款、男士4款。角色體驗遊戲,孩子們身著漢服,搭配漢代的粧容和髮式,學習漢代站、坐、行姿勢。姍姍芭比娃娃和陽陽芭比小夥,共有9款特色漢代服飾,以及一些小飾品、鞋、帽等。電子姍姍包括魔卡姍姍、魔鏡換裝和VR姍姍。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為原型打造的卡通IP文物形象並不少見,“姍姍”能脫穎而出實際上是團隊經過多年精心打造所取得的成績。據悉,當時該項目得到陜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團隊由各個領域專家共同組成。博物館方核心成員5人,3名專家受邀參加相關設計,拼圖、摺紙、漢代服飾和姍姍芭比的設計。袁曉燕和劉冰冰教授來自西安工程大學,是中國服裝史和古代服飾設計方面的專家。孫黎老師是西安博物院的退休職工,擅長漢代服飾裁剪、製作和刺繡,漢服芭比娃娃便是她手工製作完成的。另外,新昆科技公司利用虛擬成像等科技將姍姍設計得更加時尚、更加吸引人。

  如今,漫步漢陽陵,你不僅能看到漢家陵闕的壯美,更能沉浸式體驗漢代文化。它們是文景之治大背景下,漢代制度、文化、經濟蓬勃發展,多民族文化交融並進的具體體現。歡迎大家與“姍姍”一起漫步漢陽陵,共同見證她在新時代更加歷久彌新的風采。(文/圖 娜文)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