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建”西安美如畫 “鄉遇”西安産業興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9-01 16:51:40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2003年6月5日,改變萬千鄉村面貌、造福千萬浙江農民的“千萬工程”拉開帷幕。20年來,“千萬工程”深刻改變著浙江農村,也為全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鄉村建設提供了寶貴財富。

  如今,“浙”樣的山鄉之變所蘊含的發展理念與模式變革,如蒲公英的種子,也在西安的村莊生根發芽。

“鄉建”西安美如畫 “鄉遇”西安産業興_fororder_圖片1

長安區抱龍村民宿景色 攝影 劉小禾

  “鄉建”西安美如畫

  生態修復、污染治理、設施改善……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難題,是一次深刻的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相交織的革命。以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為目標,推動鄉村建設行動向縱深挺進,是實現傳統農村向和美鄉村整體變軌的重要“扳手”。

  今年6月,西安制定出臺了《2023年度高標準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方案》,明確今年打造30個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村。

  圍繞“建設具有西安特色的現代鄉村”工作目標,西安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傾斜力度,持續加力農村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廁所管護、環境綠化等工作,持續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力度,為農村的經濟發展裝上“伺服器、凈化器、保護器”。

“鄉建”西安美如畫 “鄉遇”西安産業興_fororder_圖片2

長安區四皓村一景 攝影 劉小禾

  在鄉村建設中,西安創新開展“雙百行動”,不搞一個模子套到底,不建“套娃式”鄉村,在全域形成了“村點出彩、沿線亮麗、連片成景”的美麗村莊新格局。

  長安區抱龍村通過“建築廢料資源化、建築材料鄉土化、廢舊器具記憶化”,重點打造“花園鄉村”;長安區四皓村通過清“三堆”、改廁所、建“三園”整治人居環境……正如長安區副區長吳海軍表示,籌謀鄉村發展的核心,就是建設和於時代、和于自然、和于城鄉、和于近鄰、和于百業、和于鄉黨的和美鄉村。

  “打包”考慮、一體推進,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西安的“鄉建”猶如一股浪潮,滌蕩鄉村舊貌,涌出一席新裝。

“鄉建”西安美如畫 “鄉遇”西安産業興_fororder_圖片3

鄠邑區蔡家坡村濃郁的藝術氣息 供圖 鄠邑區融媒體中心

  “鄉遇”西安産業興

  挖掘鄉村資源,壯大集體經濟;盤活農家資源,培育到戶産業……鄉村發展的機遇就在於把握鄉村的差異性,科學規劃産業路徑,按照“土特産”思路謀劃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自然環境優美、交通通達便捷的鄠邑區蔡家坡村,具備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和優勢。其以打造國際藝術村落為目標,聯合藝術院校組建關中藝術合作社、舉辦關中忙罷藝術節等舉措,“烹飪”鄉村文旅“硬‘蔡’”。2022年,鄠邑區蔡家坡村作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被列入“秦風秦韻關中文化體驗之旅”。

  周至縣則利用自身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現代農業,依託獼猴桃、旅遊等特色主導産業,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流通,形成良性城鄉關係。以主導産業以油桃、李子、苗木為主的駱峪村,近年來還通過提升農産品品質、做亮特色品牌、挖掘本土文化、連結惠農資源等做法,串聯田園生活、休閒度假、文化娛樂、農耕體驗、觀光采摘等業態,在遊客“守拙歸園田”中實現村民的“田園經濟”。

“鄉建”西安美如畫 “鄉遇”西安産業興_fororder_圖片4

周至縣駱峪村魚稻共生試驗基地 供圖 周至縣

  應農則農、適遊則遊、宜商則商,讓農村的土地、勞動力、資産、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形成千村萬業的産業格局,自然是“千萬工程”的題中之義。

  今年,《西安市關於紮實推進都市型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3年底,全市特色現代農業總産值達到 465億元,推動農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

  通過把農産品導向城市,把消費引向農村,在市民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的過程中,構建起城鄉“連接”,好看、好吃、好玩、好銷、好價的“五好”鄉村産業蓬勃生長。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