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光植物工廠。(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竇翊明 攝)
走進灃東農博園裏30000余平方米的智慧連棟溫室,在農業科技館,一座現代化“植物工廠”展示在記者眼前。一株株植物幼苗在無土栽培技術下青翠嫩綠,繽紛花卉映入眼簾,到處顯現出別樣生機。
作為灃東農業集團全力推進的重點項目——西鹹新區現代農業産業園數字植物工廠正在加快籌備。“數字植物工廠建成後,將實現從育苗、種植、採摘全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生産系統,讓大數據為農業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灃東農業集團工程建設部部長姜楠表示。
立體栽培模式和智慧農業設備
讓果蔬品質産量雙提升
走進植物工廠,水培蔬菜種植區裏奶油白菜、羅馬生菜在一張張水培床上長得正旺,綠油油的大葉蒼翠欲滴;在南果北種的火龍果種植區,一顆顆紅色的果實也已經挂滿枝頭;剛剛收穫完成的小番茄區域,等待著新苗的到來……
在這裡,植物種苗從萌芽開始到生長成熟,接受了全週期的悉心照料:在萌芽區接受紅藍光照射快速生長,再來到幼苗期水培床接受培育,每天早晨8點,遮陽罩將會打開,讓植物們盡情享受陽光的滋養,根據環境條件,濕簾開啟為植物們降溫增濕,濕度、溫度實時監測……
“每一批水培果菜前期的育苗,通過紅藍植物光譜燈光照射縮短植物育苗週期,再進入水培床內進行生長期的培育,直至成熟。目前我們有10個水培床,水培蔬菜一年可以生長6茬,産量在4000斤左右,無土化栽培使生長環境不受地理與氣候條件的制約,葉菜類作物的生育期大幅度縮短,果類作物的收期提早、收貨期延長,産量顯著提高。”灃東農業集團運營部副部長劉紫戈介紹,“後期我們將建成立體式的葉菜植物工廠,通過立體栽培模式和智慧農業設備,進一步縮短作物生長週期,在保證品質的同時,産量亦可大幅提升。”
據介紹,目前數字植物工廠有番茄、奶油生菜、火龍果感測器可實現局部環境信息監測、預警與統計分析,定期匯總反饋至管理人員的手機上,進行精確反饋和實時監測,在實際生産中為管理人員提供更為科學有效的技術信息參考和預防預警等。
後期經過數字化提升改造,這裡將建成一個智慧化的數字農業雲平臺——將施肥、灌溉、控溫、控濕、智慧監控、病蟲害檢測、物聯網溯源、雲端農業專家指導等一體化,實現生産過程數字化可視管理。
無人化種植和數字生産管理系統
將實現分栽采收等工序自動化
“我們正在對現有智慧連棟溫室結構進行提升改造,結合物聯網、大數據、智慧控制等先進技術,在環境控制、水肥一體化、智慧化機械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進一步拓展‘數字+’應用場景。”姜楠介紹道,數字植物工廠還將以數字化為驅動,以科技創新帶動生態效能協同發展,助力轄區智慧農業轉型升級。
“後期,我們種植的植物除了葉菜、果菜,還會涉及藥用植物、食用花卉等。同時利用現有育苗工廠作為植物工廠的育苗産能補充,保證蔬菜種植産能的同時加大果菜、藥用植物、花卉等種苗的研發與推廣力度,延長産業鏈條。”姜楠介紹道,植物工廠項目將基於無人化種植和數字生産管理系統,通過立體栽培模式,將植物照明LED光源系統和營養液循環系統置於種植架中,依託機器人、穿梭車、堆垛機等自動化設備,實現播種、分栽、采收、清洗等工序自動化。同時結合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慧控制等先進技術在環境控制、水肥一體化、智慧化農機等方面開展數字農業建設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在農業産業探索發展道路上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以後出自我們數字植物工廠的果蔬,都能實現品質可控、源頭可溯。”姜楠介紹道,到時會為百姓餐桌提供高品質的新鮮果蔬,未來農業集團還將圍繞果蔬二産、三産進行深入探索,致力於産品研發及深加工,為西安市民提供更具灃東特色的農産品。
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産業技術更新
構建“數字+農業”全鏈條生産體系
數字植物工廠裏,通過創新應用椰糠條立體栽培等先進技術種植的荷蘭摩斯特番茄,首次亮相楊淩農高會便吸引了外界廣泛關注。
“這是我們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多方位、全面深度合作,關於最新農業品種、科研新技術成果的落地轉化,包含但不限于迷彩番茄、血麥、彩色油菜花等,各類專家學者為日常農事生産及時提供線上、線下專業指導及數據支持,同時科學合理進行農事指導,助力農業産業良性發展。”劉紫戈表示。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産業技術迭代更新,灃東新城持續深化政企、校企合作,先後同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機構密切交流,不斷加強企業組培、研發能力。通過校企合作,植物工廠將引進世界優質蔬菜品種,加強企業組培、研發能力,最終實現農産品從品種推廣、育苗生産到分揀包裝的全過程標準化作業。通過大型商超、批發市場,企事業集採等市場化銷售渠道,深入一二三産融合,深化創新鏈、産業鏈,實踐農産品産-學-銷協同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們持續構建‘數字+農業’全鏈條生産體系,不斷加強數字化建設,轄區目前已建成智慧溫室、精量播種流水線、智慧催芽室等多個現代化應用場景。”姜楠表示,同時充分利用智慧物聯網平臺搭建大田種植生長環境監測系統,通過精密感測器對水文氣象、土壤墑情、空氣濕度等關鍵數據進行實時採集分析。
此外,還積極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引入了阿裡巴巴數字農業西安集運加工中心。該中心數字化中控室可隨時了解産品數據和入庫情況,1小時可完成10噸左右水果分流工作,現已成為西北最大的智慧化産地倉,成熟的自動化、智慧化産業鏈為上游種植、倉儲、運輸等環節提供了更精細化的技術指導。
下一步,灃東新城將搶抓發展機遇,圍繞“數字+”發展方向做強做優支柱産業,形成産業集群,完善佈局集中、資源集約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為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持續注入新動能。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關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