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吳明玲):9月14日上午,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武毅介紹創建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整體情況。
發佈會現場 攝影 吳明玲
關中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則是以關中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發展為核心,對關中文化本體及孕育發展關中文化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整體性保護的特定區域。2022年7月,陜西省文旅廳確定渭南市與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創建首批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並進而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來自美國的羅伯特帶孩子學習華州皮影 攝影 吳明玲
李武毅介紹,創建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將利用3年時間,由蒲城縣、大荔縣先行先試,統籌改革與創建,堅持項目支撐、機制創新、點面結合、全域創建,打造“一核三廊六區一庫”的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新格局。
華陰老腔表演 攝影 吳明玲
2022年7月以來,渭南市制定《渭南市創建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實施方案》,編制《渭南市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和《渭南市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制定《渭南市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管理辦法》,市縣兩級將創建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制定考核辦法,及時總結推廣基層在構建非遺傳承保護機制方面的模式和路徑。
同時,該市線上線下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80余場,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活動580余場次。華陰老腔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喜民入選“2022中國年度非遺人物”,華山戲法榮獲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金獎,澄城面花、富平阿宮腔等6項渭南非遺文化亮相中亞峰會,向世界展示渭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外國博主體驗華山戲法 攝影 吳明玲
據介紹,創建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具體實施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22年10月—2023年3月),完成蒲城縣、大荔縣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第二階段(2023年4月—2024年12月),完成韓城市、合陽縣、華陰縣、潼關縣、臨渭區、華州區、富平縣、白水縣、澄城縣等九個縣(區、市)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第三階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完成全市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整合工作。
名詞解釋
“一核”:以黃河文化生態保護為核心,把渭南打造成體驗黃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三廊”:一是依託沿黃公路渭南段,建設以黨家村、司馬遷祠、洽川濕地、豐圖義倉、華山、潼關古城等為核心的黃河流域文化生態廊道;二是大力發展沿秦嶺北麓鄉村文化生態旅遊,強化臨渭區、華州區、華陰市、潼關縣4個縣(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交流傳播,建設秦嶺北麓文化生態廊道;三是利用渭南境內華陰市、大荔縣、澄城縣、合陽縣、韓城市的魏長城遺址和秦長城遺址,建設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支撐的長城歷史文化廊道。
“六區”:一是建設阿宮腔、華陰老腔、華陰迷胡、華縣皮影戲、合陽提線木偶戲、合陽跳戲、同州梆子、渭南碗碗腔等傳統戲劇類國家級非遺項目的發源地和主要活動地的戲曲生態核心保護區;二是以華縣皮影雕刻、蒲城土織布、臨渭草編、富平石刻、澄城堯頭陶瓷等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的所在地的非遺生態核心保護區;三是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以及名人故居所在地的文化遺址生態核心保護區;四是以富平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州區渭華起義紀念館、永豐革命烈士陵園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生態核心保護區;五是少華山森林公園、洽川濕地公園、A級旅遊景區等組成的自然生態核心保護區;六是以富平、蒲城、合陽、臨渭4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示範縣為核心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示範區。
“一庫”:結合渭南獨特的“兩河一山”自然地理標識和“華夏文明之根”歷史文化標識,建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代書院、民間傳説、古代詩詞歌賦、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名人、非物質文化遺産、古籍目錄、傳統戲曲劇目劇本、紅色文化資源等10個“兩河一山”特色文化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