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年前“銅壺”看盛唐文明交流 探秘外國人如何“樂居長安”
來源:西安晚報  |  2023-10-08 09:27:49

從千年前“銅壺”看盛唐文明交流  探秘外國人如何“樂居長安”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008091236

鳳頭人面銅壺 記者 謝偉 攝

  盛唐時的長安,是世界第一個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大都市。無數的西域友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長安,在這裡留學、經商、為官……他們帶來新鮮的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彰顯著大唐開明開放的胸襟和包容氣度。

  酒肆門前,“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西市的“美食街”,“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翩翩五陵少年,則“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時隔1200多年,臨潼博物館裏,國家一級文物“鳳頭人面銅壺”靜靜訴説著這段輝煌歷史,六個高浮雕人面,酷似“天竺”面孔,又富含波斯元素,是中亞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融合交流的見證,再現唐代絲綢之路的文化包容和文明互鑒,成為絲綢之路聯通東西方和世界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證。

  國寶出土石破天驚

  “和一般文物不同,這件銅壺特別之處在於它出土于慶山寺地宮,它經由絲綢之路帶至長安,銅壺本身還有很多使用痕跡。”臨潼博物館社交科科長焦娟告訴記者,這件文物背後還和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985年5月5日12時許,臨潼縣新豐鎮露臺鄉的一位農民在鳳凰垣(即姜垣)燒磚挖土時,無意中挖出了已經封存1200多年的唐代珍寶——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寶帳內置銀槨,銀槨內置金棺,金棺內藏舍利瓶,舍利瓶中珍藏著釋迦佛真身舍利。後經搶救發掘共出土文物146件(套),等級文物119件,包括有鳳頭人面銅壺、三彩盤、三彩獅子、三彩南瓜以及壁畫和石刻等一批極其精美的盛唐文物。

  至此,慶山寺這座武則天時期建立皇家寺院遺址重見天日。根據慶山寺遺址出土的上方舍利塔記碑中記述,開創于武周時期的慶山寺為皇家供奉,規制極高,因武周皇朝的覆滅在開元初年曾經歷了一次整肅而衰落。經歷了20多年衰敗,開元後期,唐玄宗又倡導佛教,開元二十五年寺院開始重修,經歷5年建設至二十九年完成,並舉行了盛大的佛祖真身舍利供奉法會。

  然而,在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中,聲望如天的慶山寺也未能倖免被毀之禍,大量的地上佛教珍寶被掠一空,地宮裏的佛教珍寶塵封地下,慶山寺也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中印友好往來的見證

  當時慶山寺如來佛骨舍利的出土轟動了佛教界,同時出土的精美唐代文物更是享譽海內外。一時間,臨潼博物館門庭若市。

  已故臨潼博物館原館長趙康民在他撰寫的《武周皇剎慶山寺》一書寫道,陜西史學、文博界泰斗武伯綸先生曾評價這批文物:“我八十多歲了,漢唐文物見得數不清了,可從來也沒有看到過這麼精這麼美的。”

  慶山寺出土的這批藝術瑰寶,曾四渡日本、兩次前往歐洲展出,在國內多次巡展于大江南北。所到之處,觀展者、參拜者紛至遝來,絡繹不絕。

  這當中,鳳頭人面銅壺的藝術價值頗高。“該壺鳳首龍柄,壺頸細長,喇叭形圈足。一般稱為‘胡瓶’,根據瓶身造型等細節,判定它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焦娟説,根據銅壺的彎眉大眼人面造型,以及兩兩共用一條髮辮,可以判斷這是天竺也就是印度女子的造型特徵,是中印友好往來以及中亞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融合交流的印證。

  胡瓶背後的長安胡人

  “唐代的都城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胡人大量入居,胡風盛行。有的胡客甚至能來長安居住數十年,娶妻生子,購買田宅。”焦娟表示,對於銅壺的來歷已無據可考,可以肯定的是它與絲綢之路有關。

  臨潼博物館原館長趙康民認為,這個銅壺上,發現了很多使用痕跡。由此推斷,銅壺不是專門為法事定制的。很有可能是西域的僧侶和商人們攜帶銅壺到長安城後,看到盛事,就把銅壺供奉在地宮中。另一方面,長安城中的貴族十分喜歡胡瓶,普通人沒有資格享用,也有可能是當時貴族所獻。

  根據史料記載,唐代長安的胡人,為官做將,出入于朝堂內外;經商興販,活躍于坊市之間;吟唱彈弄,風行于宮廷與街巷;講經布法,遊走傳佈于各大寺廟之間,構成了當時長安一道獨特的風景。

  陜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教授韓香指出,當時的胡人群體也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族群,而是泛指來自西域(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等地的各種人群,包括西域人、粟特人、波斯人等。他們有的是長安入侍為質的西域各國王族成員後裔,有的是投誠者如安附國,還有的流亡人員比如薩珊波斯王族後裔及其追隨者,更多的是胡商以及匠人、樂人等。對胡人來説,長安是他們實現夢想或尋求庇護之地,他們樂居長安,也漸染華風。(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明)

  文物檔案

  鳳頭人面銅壺:高29.5釐米,腹徑14.5釐米,銅質,鳳首龍柄,長束頸,長頸上作凸弦紋三周,喇叭形圈足。腹作六個高浮雕人頭面,人面部肌肉豐滿,彎眉大眼,小口修鼻,口與鼻距離極近,從壺口俯視,尤似一朵盛開的蓮花。額前分發,兩兩共結一條髮辮,儼然一副天竺人的形象。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