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醫”要把中醫傳播到更多地方
來源:西安日報  |  2023-10-31 09:26:4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031091419

馬文軒(右一)正在詢問患者情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031091519

馬文軒為肩頸疼痛患者查體。(受訪醫院供圖)

  “來,抓住我,你現在手的康復,手指頭的伸展和抓握都有明顯改善……”10月中旬的一個早晨,哈薩克斯坦籍中醫治療師馬文軒正在忙碌著。走廊裏不時飄出艾灸的草藥香味,治療室內針灸、推拿、拔罐等治療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這些情景並不是發生在中國,而是在位於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醫藥診療技術正在為沿線國家民眾帶來更多健康福祉。

  學成歸鄉 他要帶中醫造福家鄉同胞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陜西是我的第二故鄉。”2021年底,哈薩克斯坦小夥馬文軒在西安主動加入志願者隊伍,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的事跡曾感動了無數西安人。如今,他已經從陜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回到家鄉入職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擔任中醫治療師,繼續從事他熱愛的中醫藥事業。“我要將這麼多年在中國學到的中醫藥知識傳播到更多地方,讓中醫藥為哈薩克斯坦同胞帶來更多健康福祉。”身穿白大褂的馬文軒説道。

  馬文軒告訴記者,“我的父親和爺爺都是中醫,所以我從小就想成為一名中醫醫生。2013年高中畢業後,我來到了中國,學習了一年的中文,然後開始了8年的中國傳統醫學學習。一開始很難,因為我的中文閱讀還有些困難,有些參考書籍還是繁體字,識別起來很困難。但我的中國朋友和同學們一點一點給我解釋書上的意思,他們幫了我很多,特別感謝我的老師和同學們。”

  在診室,當地居民別力克自述自己常受頭疼困擾,尤其是在吹風後頭疼會加重。切脈、望舌,經過診斷,馬文軒判斷別力克存在氣滯血瘀、中焦痰熱等問題。為了幫助他緩解頭疼症狀,馬文軒為其行針,疏通頭部氣血、調節體質。“看著針很長,但扎著不疼,反而感覺頭部變輕鬆了!”拔針後,別力克高興地對馬文軒説。

  中風後遺症、偏頭痛、失眠……現在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身體有不適,都選擇來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體驗中醫的神奇療效。在中醫診室內,馬文軒為患者採用針灸、推拿等多種中醫適宜技術進行診療,“比吃止痛藥物還管用!”接受過治療的患者紛紛稱讚。

  馬文軒告訴記者,隨著當地民眾逐漸熟悉中醫藥文化,“火章子”“不疼的長針”“甜藥茶”等形象生動的詞語在當地民眾間流傳,這些標簽使得中醫藥在當地掀起了陣陣熱潮,成為健康時尚的“代名詞”。

  為“洋中醫”提供診療學習平臺

  “以前我們這裡的腦癱患兒需要遠赴中國西安給孩子治療,路費食宿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如今這些情況都得到了改善。”阿依達就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名腦癱患兒,右側肢體偏癱,肢體功能差,在當地沒有取得預想的療效。今年7月,孩子母親帶著2歲的阿依達千里奔波,到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就醫。經過針灸、推拿、小兒經絡導推等中醫特色治療,結合作業治療、運動治療等康復治療,一個月後阿依達右側上肢關節活動度增大,右手抓物能力較之前提高,站立位及走、跑、跳較之前穩定,肌肉痙攣也有所減輕。這對於阿依達來説已經是巨大的進步,孩子母親阿依努爾激動地説:“仿佛是眼前的天一下子就亮了。”

  但由於簽證到期,阿依努爾不得不帶著孩子回國。回到哈薩克斯坦,她聽從醫生的建議,帶著阿依達來到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接受進一步治療。阿依努爾説:“因為不想放棄我的孩子,我才不遠萬里到中國去尋求中醫的幫助。現在很好,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專業的中醫診療。”

  據悉,現在中亞地區的患者不僅可以來到絲路起點西安尋醫問藥,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還不斷踐行絲路精神,致力於讓中醫藥研究走出國門,通過網絡通信技術,結合豐富的診療手段,開創跨國遠程會診新模式。“一些複雜病例,我們都是通過遠程會診,由兩國醫生共同為疑難病患者制定治療方案。”馬文軒説。

  其實,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來自中哈兩國的十余名中醫專家和康復治療師每天都很忙碌。除了馬文軒,從陜西中醫藥大學畢業回國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薩雅也在這裡工作。在他們看來,越來越多哈薩克斯坦人正逐漸了解和認可中醫藥,中醫藥正在為當地民眾帶來健康福祉。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像馬文軒這樣來到陜西中醫藥大學學習的中亞學生為數不少,很多中亞學生在該校臨床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學習。而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在當地是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中醫藥海外診療中心,也為這些“洋中醫”提供了更為規範、標準的中醫診療及學習的平臺。

  讓中醫藥文化在中亞落地開花

  2022年12月,為推動“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有關成果落地,加快中醫藥國際專項建設,在哈薩克斯坦西安國際中醫診療康復中心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在阿斯塔納掛牌成立。

  中心坐落于阿斯塔納市薩雷阿爾卡路,面積約300平方米,共有中哈兩國的傳統醫學診療專家及康復治療師10余名,運用針灸、推拿、拔罐、刮痧及運動治療、作業治療、感覺統合訓練、物理療法等專業技術,開展兒童腦病、成人腦病及常見病的中醫藥治療、康復及保健服務。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計接診患者7600余人次,開展國際遠程會診200余人次。

  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在發揮中醫藥特色服務當地民眾健康的基礎上,立足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不斷促進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在醫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心先後與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阿斯塔納醫科大學、國立兒童康復中心、國家醫學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聯合開展中醫藥培訓、中醫保健知識講座等30余次,積極推動中哈傳統醫學領域的融合互鑒、共同發展。

  經過近一年的建設,中心已初步形成了集中醫藥診療、康復、人才培訓、人文交流為一體的發展模式,致力於建設成為當地標準化、示範化的傳統醫學中心,也期望未來通過自身成熟的建設經驗推動更多中醫藥中心在中亞地區落地開花、惠及更多民眾。(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黎娜)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