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今年是自貿試驗區建設十週年。圍繞全面推進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商務部提出了提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水準、提升市場準入水準、提升改革系統集成水準。
陜西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抓手,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發展活力,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路徑,賦能開放型經濟發展。
自貿大都會“一帶一路”國別館
在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中,由陜西省自貿辦會同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依託西鹹新區能源金貿功能區探索形成的“科創企業票據融資新模式”入選。
自揭牌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以制度創新成果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體系。
六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創新案例792項,36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106項在全省複製推廣。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下放(委託)229項省級行政管理事項,開展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創新創業試點,設立人才投資基金……這些政策措施,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位於西安經開區的博世力士樂(西安)電子傳動與控制有限公司
制度開放、平臺優化帶來的是貿易合作的品質提升、投資合作的領域拓展。
比如西安片區通過推進國際合作園區建設,依託“駐歐洲招商聯絡處”,暢通歐洲企業投資信息交流,重點吸引德國、捷克等歐洲國家先進製造業細分領域的中小科技型企業入駐中歐合作産業園;持續推進“一園兩地”發展模式,推動在西安和斯科爾科沃兩地建設高科技産業園,不斷提升中俄絲路創新園運營質效。
六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不斷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全面落實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全省統一的外商投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設立RCEP企業服務中心;《自貿試驗區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暫行辦法》,探索實施利用外資新模式……吸引了法國達能、德國博士力士樂、東航賽峰起落架維修等一大批外資企業落戶。
自揭牌至2023年9月底,陜西自貿試驗區外商直接投資累計30億美元;新增企業11.7萬家,是設立前的4.58倍,自身發展活力持續激發。
陜西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
借助中國-中亞峰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等歷史機遇,陜西自貿試驗區將圍繞《以製造業為重點擴大利用外資的若干措施》《培育引進外向型産業的若干措施》等的落實,以精準招商夯實開放産業基礎,以貿産融合推動外貿促穩提質,構建貿易與産業、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雙向聯動發展格局。(圖片來源 陜西自貿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