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繪就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黃河流域國際農産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沿黃觀摩掠影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11-09 22:00:12

  “聽黃河故事、看黃河産業、觀黃河風景、品黃河美食”。11月9日,首屆黃河流域國際農産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經沿黃公路,走進華陰市西嶽廟、潼關古城、大荔縣豐圖義倉,深入了解渭南黃河沿岸在生態保護、文化旅遊、特色農業、風俗民情等方面的發展新成果。

聚合力繪就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首屆黃河流域國際農産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沿黃觀摩掠影_fororder_2

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在西嶽廟參觀

  岳雄天地,廟壯古今。穿過熱鬧喧嘩的岳廟古文化一條街,考察團來到了華陰市華山腳下的西嶽廟。“西嶽廟雖然建於漢朝,但考古得知,自金、元時期起,歷代不斷修繕,並修建了城墻,形成了六進七院的‘重城式’目字形結構,整體形制、佈局和氣勢都酷似故宮。所以,西嶽廟便被後人冠以‘陜西小故宮’的美名,也被譽為‘五嶽第一廟’。”講解員移步換景,邊走邊説。考察團詳細參觀了解西嶽廟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紛紛拿出手機拍攝留影,感嘆祖國歷史文化的厚重和古代建築之美。

聚合力繪就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首屆黃河流域國際農産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沿黃觀摩掠影_fororder_6

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了解西嶽廟歷史

  “天下黃河十八彎,寧夏一彎到潼關......”在潼關縣博物館,氣勢恢宏、曲調婉轉的黃河老腔《黃河謠》在振振如驟雨的鼓聲中開始,博得考察團的陣陣掌聲。考察團欣賞黃河老腔藝術表演,與老腔藝術家進行現場交流,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隨後,考察團走進陳列大廳,從歷史人文、自然地理、社情民俗、經濟發展等方面,感受潼關的壯美山水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移步至博物館的觀景平臺,三河交匯的壯景映入眼簾,黃河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渭南文化底蘊深厚,物産豐富,有許多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們要充分發揮黃河流域九省(區)的資源優勢,通力合作,挖掘黃河文化蘊涵的文化價值,講好中國故事的黃河篇章,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甘肅省貿促會項目促進部三級調研員曹偉寶説。

聚合力繪就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首屆黃河流域國際農産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沿黃觀摩掠影_fororder_23

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在豐圖義倉品嘗渭南特色水果

  “歷經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和戰火洗禮,它仍然保存完好,雄風長存,真正發揮了為民儲糧,安定一方的作用……”在大荔縣豐圖義倉景區,考察團邊聽邊看,詳細了解古代倉政、倉儲歷史和文化、科學的建築設計以及完備的排水系統,觸摸黃河岸邊農耕文化,感受鄉村振興新景象。

  “我從事農産品加工行業,每年的糧食存儲都是很大的難題。在這裡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古代糧倉建築藝術的魅力,感受到了古人存儲糧食的智慧,特別震撼。”寧夏陜西商會副會長賈許龍説,此次之行收穫很大,為渭南點讚。

聚合力繪就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首屆黃河流域國際農産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沿黃觀摩掠影_fororder_17

中亞商貿代表及媒體考察團在潼關觀看三河口

  “此次活動為黃河流域九省(區)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平臺,有助於更好發揮黃河流域各省區間的比較優勢,強化區域互補協作,形成整體發展合力,繪就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新畫卷。”山西省貿促會副部長趙利君説。

  相約渭南,牽手黃河,奔向未來。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和汾渭平原農業大市,渭南正全力打造西部現代農業先行區,推進黃河流域農業高品質發展。近年來,渭南農業生産常年在陜西省佔比領先,糧食總産佔全省的20%以上,水果總産佔全省的35%左右,蔬菜和瓜類總産佔全省的30%以上,肉蛋奶總産在全省佔有重要份額,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769.63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排名全省第二,總量穩居全省第一,“渭南農業”已經成為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一張閃亮名片。(文/姚佩 圖/雷沛)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