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博物館開館 館內展出各類珍貴文物688件(組)
來源:三秦都市報  |  2023-11-30 09:16:40

石峁博物館開館 館內展出各類珍貴文物688件(組)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130090127

11月29日上午,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暨石峁博物館開館儀式在神木市高家堡鎮的石峁博物館外舉行。

石峁博物館開館 館內展出各類珍貴文物688件(組)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130090134

博物館內的神面立柱石雕

  11月29日上午,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暨石峁博物館開館儀式在神木市高家堡鎮的石峁博物館外舉行,這標誌著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遺址的石峁遺址考古發掘、研究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果。

  石峁遺址位於神木市高家堡鎮,1958年全省文物普查時被發現,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峁遺址是我國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晚期規模最大的石築城址,石城始建時間距今約4300年,廢棄時間距今約3800年。石城為三套城結構,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部分組成,面積約420萬平方米。這座古老石城,也被稱為“華夏第一城”。

  經過十餘年的考古發掘,有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石雕像、壁畫等重要遺物出土。考古發掘工作先後多次取得“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等榮譽,石峁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遺址,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遺址公園依託高家堡自然環境,以石峁城址與高家堡古城的雙城空間結構,規劃確定核心景區架構,規劃面積12.7平方千米。遺址公園核心部分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人文厚重、異彩紛呈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23年4月,國家文物局對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

  2022年2月,石峁遺址文化旅遊區創建為AAAA級旅遊景區。2022年7月,石峁遺址文化旅遊區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啟動。截至2023年10月,石峁管理處共接待團隊約1320批10萬人次,石峁遺址文化旅遊區共接待遊客約30萬人。

  石峁博物館歷時四年建成,是一座集展覽展示、考古研究、辦公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佔地總面積約80畝,建築面積1289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積5943平方米,館內基本陳列以“中華古國·文明王都”為主題,通過“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板塊,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了石峁遺址考古成果和遺産價值,體現了石峁文明在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和獨特地位。

  館內展出石峁遺址出土和石峁文化時期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和彩繪壁畫等各類珍貴文物688件(組),最引人注目的是石峁遺址皇城臺發現的多件石雕。

  神木市委副書記、市長段智博在開館儀式上發言,他説,我們將以本次揭牌儀式為契機,積極主動對接省市相關部門,在加強石峁遺址突出普遍價值研究展示,豐富石峁博物館展品,提升考古遺址公園和博物館開放服務能力等方面傾心投入、全力以赴,努力把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實證五千年中華歷史根脈的“時空艙”,把石峁博物館建設成為展示華夏祖先豐富智慧的“會客廳”。

  省文物局二級巡視員段紅升表示,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中國早期文明起源、城市起源和國家起源的重要區域,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資料。同時博物館的開館,對石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申報有著推動作用。他希望榆林市委、市政府以及神木市委、市政府以石峁博物館開館為契機,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石峁遺址,著力將石峁博物館打造成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城市文化會客廳,為陜西打造具有國家範例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文/圖 三秦都市報記者 劉美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