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榆林市子洲縣積極探索,建立了“五有五治”鄉村治理機制,塑造黨建引領的“思想靈魂”、打破基層治理的“硬塞障礙”、暢通鄉村服務的“神經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組織細胞”,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條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循環的路子。
以“五有”實現治理常態。一是暢通渠道促進“訴説有人聽”,拓寬民意收集渠道,公佈各村各網格責任人聯繫方式,收集記錄群眾訴求,形成民意臺賬;二是強化宣傳促進“困惑有人解”,廣泛宣傳上級政策法規,結合日常走村入戶工作對群眾宣傳解答,每週列出群眾諮詢較多的問題在村民微信群進行發佈,起到公開解答的效果;三是主動作為促進“困難有人幫”,對群眾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對家庭突發嚴重困難的主動聯繫幫扶,公平公正公開落實各類社會救助;四是網格管理促進“矛盾有人調”,以“網格化”管理模式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加強對網格內重點人員的監督管理,發現矛盾糾紛第一時間上報並介入調解;五是統一規範促進“喜事有人賀”,制定統一的祝賀標準,如由誰收集“喜事”信息、以什麼方式祝賀、由誰去祝賀等等,形成統一規範的標準,確保好事賀好。
以“五治”提升治理長效。一是強化“政治建設”,發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推進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開展黨群連心“五個到戶”和村(居)民代表常態化聯繫服務群眾工作,開展田間地頭會、談心會、廣場會等;二是強化“法治建設”,用法治思維引領鄉村治理,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完善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機制,實現治理方式從單純行政管控向注重法治保障轉變;三是強化“德治建設”,抓好德治教化,推進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評議機制建設,遏制婚喪大操大辦、高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促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四是強化“自治建設”,積極構建有事好商量工作機制,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理事會等議事協商作用,發揮村務員作為“黨委政府政策宣講員”“人民群眾矛盾調解員”“信訪維穩情報信息員”等職能,促進自治強基;五是強化“智治建設”,完善基層綜合服務平臺,推進“鄉村雪亮工程”,促進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子洲縣通過“五有五治”,確保鄉村治理常態長效、久久為功。(文 高帥 鐘慧)